客户注册码管理 登录

文章介绍News Introduction

行业新闻 更新快报 公告提示 审计风险与财经聚焦 FAQ 社区之星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公司新闻

乳业巨头兼并重组升级 市场争夺战激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审计风险与财经聚焦

  三季报“四赢一亏”
  
  统计数据显示,沪深A股共有5家乳业上市公司,今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65.73亿元,平均增长率为18.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25.16亿元,平均增长率-12%。值得一提的是,5家乳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负是受到三元股份亏损的影响,导致净利润大幅下滑。光明乳业、伊利股份、贝因美和皇氏乳业均保持业绩同比增长。其中,伊利股份净利润同比增长84.12%,业绩亮眼;三元股份净利润下跌261.27%,超出预期。
  
  伊利股份三季报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365.7亿元,同比增长11.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25.16亿元,同比增长84.12%。
  
  净利润增幅排在5家乳企第二名的贝因美,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46.36亿元,同比增长22.1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1亿元,同比增长64.28%。其中,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5.99%,净利润同比增长8.19%。研究分析报告指出,主要原因是在反垄断调查背景下,公司主动降价所致。同时,销售费用率上升近10个百分点,是造成净利润增长低于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
  
  光明乳业在报告期内,前三季实现营业收入116.94亿元,同比增长18.16%;实现净利润3.08亿元,同比增长38.57%。光明乳业三季度实现上市以来最好季度成绩,公司在第三季度实现收入42.51亿元,取得1.6亿元的净利润。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都创下公司上市以来的最高季度水平。
  
  皇氏乳业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2.64亿元,同比增长26.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662.59万元,同比增长14.1%。
  
  唯一亏损的乳业公司三元股份今年三季度业绩令市场大跌眼镜。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27.64亿元,同比增长3.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658.18万元,同比下降261.27%。如果剔除政府补助的409.69万元,亏损还将扩大。
  
  培养行业寡头
  
  随着一轮兼并重组潮的来临,这个圈子正变得热闹非凡,蒙牛并购雅士利不过是首演。8月中旬,蒙牛并购雅士利终于尘埃落定,交易金额124亿港元,雅士利最大的优势是奶粉,并购案吸引了无数好事者的眼球。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蒙牛奶粉实力很弱,但此次并购极大缩短了蒙牛与竞争对手在奶粉市场上的差距。
  
  记者前不久参加了某乳业冠名地方卫视的一个选秀节目发布会,在会上,一位从事乳业十多年的资深人士对记者说:“这场兼并重组将淘汰大半企业,卖的卖、关的关,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你等着看好戏吧。”
  
  2013年6月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当月,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9个部委在北京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在这份《通知》中,聚集了如此大规模的中央部委,让市场敏锐者嗅到一丝与以往不一样的味道。自6月开始,奶粉市场掀起一个接一个高潮事件,先是奶粉价格反垄断调查、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和奶粉进药房等大事件占据了大量的媒体版面,从中不难发现,几乎每个月,发改委、质检总局和工信部等部门都在高频次地向乳业施政。
  
  在一份流传较广的《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中,官方将力推通过重组和兼并收购方式让一大批中小企业退出乳业的历史舞台,有媒体报道配套资金可能将超300亿元。
  
  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127家,目前国内奶粉品牌有500多个,年产配方奶粉60万吨,但年产量在3万吨以上的企业仅3家,市场占有率在45%左右。
  
  “蒙牛刚买了雅士利。伊利本来就是国企,现在都在猜测三元搞不好会去买飞鹤,光明可能要把贝因美给买了。”王周对记者分析,市场上最惨的是年销售额在1亿?2亿元的小民企,它们都在盘算着谁来买,怎么卖个高价,许可证没了,企业就不值钱了。
  
  小民企人心惶惶的同时,进入奶粉国家队名单的品牌则欢天喜地。上述资深人士说:“国家鼓励小民企卖掉,座谈动员你卖,你卖还是不卖?国家的想法是,这儿一个小厂,那儿一个小厂,天天出问题,管不过来,干脆整合。”
  
  没有人会怀疑官方在重塑中国奶粉行业方面的决心。如今,洋奶粉在一、二线城市的比例已占绝大多数,质量问题和消费者低落的信心,都让官方对等待市场自我调节失去耐心。
  
  抢滩婴幼儿奶粉
  
  与传统乳粉约20%的毛利率相比,高达60%毛利的高端婴幼儿奶粉更令人眼红。正因这一暴利诱惑,一直默默充当小角色的配方奶粉成了乳业巨头混战的第一阵地。
  
  据悉,目前全国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127家,年产约60万吨。年产量在3万吨以上的企业仅3家,前10名的国产品牌销售额在180亿元左右,市场集中度在45%左右。今年工信部的一纸方案,试图打破这一格局,开启乳企整合序幕。
  
  工信部《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提出了鼓励行业排名靠前的大型乳粉企业对行业实施兼并重组的配套措施。《方案》提出,力争五年后,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总数整合到50家左右,前10家国内品牌企业行业集中度超过80%。这意味着,六成乳业企业将被兼并。
  
  有了这一并购重组的炒作热点,A股乳企自今年6月以来普遍活跃,一路猛涨。以伊利股份为例,自6月以来,股价上涨幅度超过40%。如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伊利股份创出每股6.45元的低点算起,按该股每股80元的复权价计算,5年间涨幅已超10倍。
  
  股价活跃的背后,是国产乳业正在上演“大吃小”的洗牌大戏。光明乳业早在2010年底以3.82亿元收购新西兰新莱特51%股份。今年7月,新莱特在新西兰证交所主板上市。光明乳业让新莱特IPO的目的就是加码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光明集团新闻发言人表示,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到明年将加大培儿贝瑞婴儿奶粉的宣传力度。同样是在7月,伊利股份与美国最大牛奶公司DFA签署谅解备忘录,拟在战略采购、牧场服务等方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未来有利于为伊利的奶粉业务提供较强支撑。乳业巨头蒙牛自被中粮系接管后,相继引入爱氏晨曦、达能两大国际巨头,并收购现代牧业和雅士利,现计划将雅士利公司作为婴儿奶粉业务独立运营平台。
  
  分析师表示,此次乳企整合中,国家的侧重点在婴幼儿奶粉领域,所以未来受益的多是涉足婴幼儿奶粉的上市乳企,伊利、贝因美、光明、三元均有望受益,资本对决下的兼并重组将不断升级。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更多审计风险事件内容请关注鼎信诺风险控制与内部审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