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注册码管理 登录

文章介绍News Introduction

行业新闻 更新快报 公告提示 审计风险与财经聚焦 FAQ 社区之星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公司新闻

过度投资风险再预警,警惕未来新兴产业过剩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审计风险与财经聚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专家表示,新兴产业出现过剩的苗头早已显现,不少行业现在不具备盈利能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面子上的好看,对于这些项目仍大开绿灯。

 

  在保增长的现实压力下,地方政府再次祭出投资拉动这一法宝。

 

  最近几个月,各地政府纷纷公布大规模的投资计划:四川4.3万亿元、贵州1.7万亿元、浙江未来五年投资超10万亿元。就目前各地已公布的数据看,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逾20万亿元。

 

  浙江一家服装企业老板郑先生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前段时间,政府部门经常来企业调研,询问企业有何投资意向。同时政府也希望企业主能够拉来一些外来投资者,只要是差不多合适的项目,政府一律“开绿灯”。

 

  地方债务风险引中央重视

 

  一些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则明确把投资拉动作为了主要目标。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投资拉动”,并表示要“确保全年完成投资2万亿元以上”;甘肃省也表示要“着力增强投资拉动力,推动100个重点项目”。

 

  交通银行的预测显示,1至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将在21%左右,未来投资仍将由政府主导,民间投资动力启动稍有滞后。初步预计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一季度有所提高。

 

  在这一轮地方投资竞赛中,中西部地区的投资规模堪称巨大。

 

  山西、四川、贵州、江西、广西、陕西6省共推出了10.05万亿元投资计划,万亿以上的投资项目有4个。例如,山西省宣布今年欲通过“五大工程”引资1.5万亿元;四川省则推出了投资总额达4.3万亿元的1999个合作项目向民企招商;贵州省也面向民企抛出了总投资额近1.7万亿元的506个项目;广西也表示将在今年推进552项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达1.5万亿元。

 

  据《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今年以来,投资增速第一的位置被西部地区的新疆占据,今年一季度,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5.9个百分点。

 

  一家从事基建项目建设的央企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这几个月来,自己参加了多个地方政府组织的基建项目招投标工作,其中,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基建项目数量达到了2/3以上。

 

  投资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地方政府对投资的偏好可能加大债务风险系数。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曾公开表示,虽然这20万亿元并不全是政府直接投资,而是包括政府拉动的民间投资,但是考虑到政府可能通过融资平台、信托公司变相举债投资,还是会进一步加剧地方债风险。如何控制风险需要进一步观察。

 

  中部省份湖南省此前的预算草案内容显示,"偿债压力很大,一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运行存在隐患,财政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地方债的潜在风险已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去年12月份,财政部、发改委、央行、银监会四个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以严控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行为。之前,银监会还口头叫停基建类信托。

 

  中央也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措施"。

 

  警惕未来新兴产业过剩

 

  尽管基建项目仍是各个地方政府投资的热点,但不少地方政府也将新兴产业列入了规划之中。

 

  在广州2013年重大项目投资推介会上,132个签约项目中,体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方向的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等项目占项目总数的70%。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全国"打造新能源基地"的省份已超过17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新兴产业出现过剩的苗头早已显现,不少行业现在不具有盈利能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面子上的好看,对于这些项目仍大开绿灯。

 

  从前段时间各家上市银行年报来看,风电设备、锂电池、太阳能光伏发电用多晶硅等部分新兴行业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比较严重。

 

  在河北从事多晶硅生产的王先生对此很有感触,他是在2008年从北京被邀请到河北投资多晶硅的。"2008年光伏产业还是新兴产业,结果用了4年折腾成了过剩产业。我2008年过来,到完全建成投产用了两年时间,结果没赶上好日子。地方政府希望我还能加大投资,并可以提供信贷支持,但问题是这个行业已经过剩,再加大投资已经没有意义。"王先生说。

 

  在王先生看来,很多不错的新兴产业,诸如光伏,是由于地方政府相互之间的竞争,进行重复建设,最后被引导成了过剩产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向记者表示,近几年,集中投资造成产能增长过快,部分行业已经出现了绝对和长期性过剩,不少行业的产能已经远远超过消费量峰值。行政力量的推动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区域规划上升至国家层面

 

  面对地方永不停歇的投资冲动,"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中央层面来制定发展规划,避免地方的无序投资冲动。"工信部一位官员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

 

  目前,不少区域规划更是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近期,国家发改委印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正式颁布实施。

 

  在去年9月广州南沙新区成为全国第六个国家级新区之后,目前包括西部的西咸新区、成都天府新区、贵安新区、中部的郑州郑东新区、武汉新区,东北的大连金州新区、沈阳沈北新区等地方都在努力冲刺国家级新区。

 

  上述工信部官员认为,从目前看,中央批准了这么多区域性质的规划,也是希望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上能够有持续性和长期性,不能因为换了领导就换了发展思路,地方政府的一把手无论怎么换,都要执行中央批复的规划。从长久看,这可以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连贯性,减少盲目性投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马庆斌曾公开表示,这些规划的积极作用是值得肯定的,虽然这个规划中大量提到投资,但这些投资肯定应该服务于大的国家战略方向的。在"东部稳转型、中西部快发展"的格局下,区域发展需要一些国家层面的规划给予引导和支持,让这些地方的规划、投资、经济发展更符合升级版中国经济的大战略。(本报记者张龙)

 

来源:中国企业报

更多审计风险事件内容请关注鼎信诺风险控制与内部审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