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注册码管理 登录

文章介绍News Introduction

行业新闻 更新快报 公告提示 审计风险与财经聚焦 FAQ 社区之星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公司新闻

车企库存激增惹隐忧,跑马圈地或致产能过剩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审计风险与财经聚焦

   车展上采访企业高管,听到最多的就是“扩产”两字。虽然微增长的态势已然确立,可国内外上市车企扩张的冲动依然不减。车企的大举扩张是否会催生“堰塞湖”的尴尬,始终是业内争论的关键点。眼下各大车企的疯狂扩张,是否能像秋日一样收获果实,还是因“产能过剩”提前过冬,目前还是未知。

 

  开设新厂扩大产能

 

  所有的时间都指向2014年。东风日产、东风悦达起亚先后宣布大连工厂、盐城第三工厂奠基;丰田也明确表示将继续在中国开设新厂……虽然车市在今年陷入低迷,但对合资汽车企业来说,在低谷时入手,成为共识。一些原本“保守的”企业开始 “跑马圈地”式地扩大产能。业内人士预计到2016年,汽车闲置产能将上升至900万辆。眼下各大车企的疯狂扩张,已让“产能过剩”的警钟提前敲响。

 

  记者采访获悉,至少有10家车企的国产工厂将在2014年竣工投产。上海通用在武汉的新厂设计产能为30万辆, 2014年投产后,其2015年产销量目标200万辆;上海大众在宁波和新疆分别建设新工厂,宁波工厂设计产能30万辆;新疆工厂初期5万辆,最终30万辆, 2014年大众轿车产能将增至300万辆;一汽大众在南海的新工厂也将在2013年投入使用。

 

  东风日产在大连的30万辆工厂也将在2014年正式竣工,根据规划,到2016年东风日产总产能将提升至134万辆;东风悦达起亚在盐城建造30万辆产能的新厂,到2014年竣工时,起亚汽车在中国的年产量将达到73万辆;长安福特到2014年,重庆工厂产能将达35万辆,杭州工厂也将新增25万辆。届时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的年总产能将超过120万辆;广汽本田2年后的整体产能也将提升至60万辆;北京现代的第四工厂最早将在2013年开建,计划于2017年竣工。

 

  豪华车也将投产的时间锁定在了2014年。英菲尼迪将在2014年投产首款国产车,吉普也将在同一时间内在广汽菲亚特实现国产。

  产能利用大幅下滑

 

  银河证券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国内自主车企产能利用率大幅下滑,平均仅为58%,“低于安全水平”。相比之下,产能扩建一向谨慎的合资公司产能利用率虽然下降,但依然保持着平均90%的高水准。产能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运营成本和盈利能力。盖世汽车网总裁陈文凯指出,产能过剩会导致资源配置失衡、浪费和价格战的产生,并有可能造成企业经营亏损。

 

  事实上,曾在2009年掀起扩张浪潮的自主汽车公司都在吞食苦果。银河证券前不久对36家主要乘用车公司的产能统计显示,36家公司产能由2010年的1173万辆增加至2013年的2065万辆。自主品牌产能由2010年的582万辆增加至2013年的1024万辆。与此同时,乘用车全行业2010年~2012年平均产能利用率由 110%下降至74.5%,其中合资品牌产能利用率由120%下降至90%,自主品牌产能利用率由100%下降至58%。

 

  “产能利用率下滑是行业内面临的普遍现象,合资品牌仍处于合理水平,自主品牌产能率低于安全水平。 ”银河证券报告称。有分析师称,汽车公司70%~80%的产能利用率是较合理的安全水平。

 

  上述报告还指出,19家自主车企中,五菱汽车表现最佳,产能利用率达到104%;奇瑞、长城、江淮处于第二梯队,产能利用率高于67%。其余15家自主车企多在50%以下。最为惨淡的是华泰汽车,2010~2012年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1%、4%和9%。此外,一汽夏利产能利用率由2010年的100%跌至去年的23%。自主车企中销量规模与扩张幅度最大的长安汽车2012年产能利用率则为46%。

 

  日前有消息称,长安旗下哈飞汽车轿车月销量不足千辆,导致哈飞汽车工厂产能大部分闲置。为了缓解这一问题,长安汽车计划协调长安福特嘉年华转移至哈飞工厂生产。去年,长安江西景德镇工厂曾发生停产事件。虽然导火索是生产资质转移,但业内分析实质原因是长安汽车增速放缓、成长性减弱,导致子公司不安定感增加。

 

  一家自主品牌汽车公司高层对本报记者坦陈:“现在看来,当初的扩张是有些盲目,至少是不冷静的。但当时的确是很矛盾,不扩产吧,看着市场那么好,眼睁睁看着市场份额被对手抢走吗? ”该公司决定放手一搏,并在短期内实现销量大增。但正如当初所预料,当市场出现萎缩时,设备与厂房闲置、流动资金紧张等苦果接连而至。

 

  银河证券还根据车企2013年的产能和销量规划做出了产能利用率预测,结果显示2013年仅有长城、江淮和五菱汽车等4家公司产能利用率可达60%以上,其余均低于60%。

 

  闲置产能还将上升

 

  一边是车企疯狂扩张产能,一边是车市压力陡增,库存增加,经销商直呼顶不住。记者统计发现,到2015年,国内六大整车制造商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广汽、北汽总产销目标将超过2800万辆,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华晨和江淮六大自主品牌总产销目标也将达到1200万辆,4000万辆的年销量都超过现在销量两倍多。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曾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表示,各级地方政府对2015年汽车产业的规划产能已经远远超过30家国内主要汽车企业2015年3124万辆产能的规划数字,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迹象。而如今,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了4000万辆。

 

  毕马威最新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则指出,2016年,中国车市的供过于求问题,可能是“金砖四国”中最严重的。 “产能过剩是迟早的事,到了2014年或2015年产能过剩的苗头将开始显现。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北京分会会长苏晖近日表示。而据毕马威发布的《2012年全球汽车业高管人员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汽车闲置产能高达600万辆,已相当于两倍德国汽车市场的规模,预计到2016年,闲置产能还将上升至900万辆。

 

  J.D.Power公司对未来三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做出预测:到201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将有90多个汽车品牌,为全球所有汽车市场之最,相当于美国市场乘用车品牌数量的两倍以上。其中自主品牌占据一半以上。如此众多的汽车品牌不会一直都存在在汽车市场上,竞争激烈加剧,企业面临着优胜劣汰,而大规模的兼并重组以及市场调整又是否就在2014年出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库存激增风险加大

 

  中国的汽车业堪称一个世界品牌博览会,汽车的产能过剩正在威胁着这个行业。长期以来,美国汽车工业一直都是三大国内生产商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中国的汽车生产商却有170多家。

 

  实际上,汽车保有量巨大已经造成交通拥堵、停车难、汽车尾气污染等不良影响。乘联会饶达表示,目前所有的大中城市和发达的城镇都堵车,一些城市虽然出台了限购限行等政策,但是由于并未有效降低开动率和保有量增速,治理效果不理想。他估算,如果按每年增长5.4%计算,2020年汽车产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保有量将达到2.7~2.8亿辆,再加上几亿辆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状况将继续恶化。

 

  大洋彼岸,美国人引以为傲的汽车城底特律难逃破产的命运,让公众唏嘘不已。而在中国,高速发展的车企好似一个个膨胀的气球,由此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

 

  首先是近来甚嚣尘上的产能过剩问题。对于各路诸侯大兴“跑马圈地”之风,有业界专家表示,“车企纷纷扩大产能,不排除存在盲目扩张的因素,但基本思路是——即使将来存在‘有车无市’的风险,总好过‘有市无车’的尴尬。 ”

 

  此外,车企的大举扩张必然影响中国的产业平衡,汽车库存激增也会导致经济风险。为了将上述种种弊病的危害尽量降低,政府部门的严格把控是关键。换言之,不能仅仅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否则,“汽车泡沫”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的产能过剩有利于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按照他的理解,产能过剩与体制机制、发展模式、管理方式等因素都有关系。特别是在众多合资企业谋求在中国深度掘金之时,当务之急是严格市场准入,推动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加强引导和监督,积极推动完善市场机制,从源头上遏制产能过剩。

 

  来自咨询公司AlixPartners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产能过剩是引发汽车行业销售价格继续下跌的“元凶”,对那些产能严重过剩的车企来说尤其如此。这些企业在过去一年中不得不把零售价格折扣维持在5%到15%,甚至更高水平。(记者 王毅鹏)

 

来源:新闻晚报

更多审计风险事件内容请关注鼎信诺风险控制与内部审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