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与改革的成绩单:李克强在2015
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外界会怎么评价李克强和他的2015年呢? 在2016年3月5日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向来自全国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报告他的2015年成绩单和2016年工作思路。 这是李克强就任总理以来第三份政府工作报告,是这个国家迈进“十三五”的第一份报告,亦是对最大一轮改革大潮全面落地攻坚的一次集结部署。 李克强需要用这份报告来稳定争议不断、矛盾交织的外界预期,确保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有能力走入“双中高”阶段,并为新一轮改革创造更好的经济、财政和货币条件。 “双中高”是指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李克强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首次提出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和改造传统引擎这套“双引擎”,来实现“双中高”的目标。 一年过去后,外界有了更多的依据,来评判中国经济从传统的三驾马车到双引擎的换挡究竟有多么艰难,也有了更多的事实来看待李克强这位“创客”、这位中国制造“推销员”、这位中国经济“换挡者”所取得的成绩。 中国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我觉得用李克强形容中国经济的一个词来形容他自己比较恰当:韧性。他很有韧性,具有很强的抗压能力。” 连平是在2015年7月10日召开的一次国务院座谈会上,感到李克强的韧性和抗压能力的。那天,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就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在会上,李克强提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他说,“虽然一些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显现,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璇余地。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能够支撑中高速增长。” 连平是被邀请座谈的四名经济学家之一。他说,“将来有一天,如果回过头看,人们一定会发现2015年是中国经济几十年来几乎最特殊、最困难的一个年份。面对那么多复杂多变的矛盾和难题,李克强表现的非常镇定,并且都基本解决了难题。” 这次座谈会召开之时,中国经济正在不断承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2014第四季度到2015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几乎拉出了一个45°的下行斜线。2015年第二季度,虽然暂时稳住了7%的增速步伐,但经济下行的压力实则有增无减。整个2015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只有11.4%,比2015年第一季度回落了2.1个百分点。 此后,国家发改委宣布推出“城市轨道交通”、“现代物流”、“新型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4个新的重大投资项目工程包,加上此前的7大工程包,李克强进一步释放有效投资,为中国经济加注新动力。这些措施确保了中国经济在下半年顶住了压力,并开始发生诸多积极变化。 参加座谈会的另外一位经济学家祝宝良从李克强那里感到了更多的东西。比如:信心、克制和镇定。这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说,“我觉得,他很有信心。尤其是遇到问题时,不乱。” 总理召开座谈会倾听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声音,在李克强之前也有先例。但祝宝良觉得,“李克强和本届政府召开的座谈会明显增多了。他更加注意听市场的声音。” 二 但市场传来的并不都是好消息。2015年7月10日总理座谈会召开时,中国资本市场正在经历一轮惨痛的“股灾”。这场几十年罕见的“股灾”,让各方代价惨重。 2015年6月15日至7月8日的17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从5178点暴跌至3373点,暴跌32.11% 。两市市值蒸发24.5万亿。1300余家上市公司被迫停牌,97%的上市股票下跌,922只股票跌幅超过50%。那些依靠高杠杆配资的猎手们几乎全军覆没。政府监管部门也纷纷采取措施,场外配资核查、对涉嫌市场操纵行为专项核查等行动先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