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注册码管理 登录

文章介绍News Introduction

行业新闻 更新快报 公告提示 审计风险与财经聚焦 FAQ 社区之星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公司新闻

新供给改革势在必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审计风险与财经聚焦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生产、供给端入手,不同于需求侧管理的通过提高社会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如今,这种理念从学界走入决策层,说明政府关注点从管理总需求转向管理总供给,这意味着“三驾马车”概念将慢慢淡化,“供给侧改革”将成为“十三五”期间经济改革的重心。

经济理论总是服务于经济实践,2011年以后,我国经济告别两位数增长状态,这背后不仅仅是由于基数增大、外需受限这些因素,还有一个重要背景就是潜在增长率在“下台阶”。随后,决策层提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论断,目前看来,新常态的“新”已经较为明显,但是“常”还未实现,要构筑一个增长质量提升且尽可能长久的中高速增长平台,还任重道远。

最近以来,从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方面看,我们从需求侧的着力并不算少,不少工程包的下发,“铁公基”项目接二连三,这对一些地方改善基础条件、拉动经济增长确实有一定作用,但对比历史情况,它的边际效应确实面临递减的问题。“潜在生产率”在下滑,“三驾马车”中哪一驾拉动gdp都不那么得心应手、立竿见影。从实践反馈来看,指导经济的思路可能也需要调整。

但在实践中,“新供给主义”的政策似乎还不够多,市场从需求端到供给端的重心切换也还不到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消费领域,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如衣服、鞋帽、玩具等国内消化不了,国际市场又面临东南亚的低成本竞争;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游客在海外疯狂扫货,“肥水流入外人田”。如果从供给侧入手,并不需要所谓“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就像苹果手机产业链,这就是从供给出发,创造了亿万需求。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宏观调控中“反周期”的政策实践,有巨大的进步和颇多成绩,但延续主流经济学教科书和仿效发达国家的需求管理为主的思路,继续贯彻单一的“反周期”操作路线,随近年的矛盾积累与凸显,已日益表现了其局限性。因此,通过经济学理论的创新,“新供给主义”将为经济决策提供新的智力支持,继而为中国经济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