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一期间消费旺盛,或向消费型经济转型
汇通网10月12日讯——在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中国的餐厅、影院和旅游销售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在当前中国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这显示出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更表明中国正在向消费驱动型经济转型。
在中国“黄金周”的国庆假期中,餐厅、影院和旅游销售飙升的迹象表明,强劲的家庭消费仍然是抵御经济放缓的支柱。
在今年“十一”黄金周前的一段时间,中国金融市场经历了空前的波动,这使得世界对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经济的前景表示了担忧。而经济学家担忧的是,中国的工薪阶层是否挥霍得过分了。
旅游业显著增长
新华社官方网站报道,据诸多政府部门统计,黄金周七天的出行量超过7.5亿人次,而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有6.39亿人受到堵车和鸣笛噪音的困扰。
在北京,一周游客接待量达1150万,天安门广场上安装了400多个移动式厕所。在东南沿海厦门市附近的一个岛屿上,原价8元(1.3美元)的船票售罄,并被黑市炒到了250元。
据新华网汇集并报道,有超过400万名游客出境旅行。根据在线旅行公司途牛公司公布,其中日本,韩国和泰国为“十一”期间出境游的前三大目的地,
零售业增长旺盛
据商务部统计,黄金周期间,餐饮业和零售业的销售总额达10820亿元人民币(6.321, -0.0240, -0.38%)——相当于科威特2014全年的经济总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1%。
同样是在黄金周期间,江苏省有大约70000对新人结婚,婚宴花费总额达20亿元人民币。十一黄金周是结婚的旺季,这是由于亲朋好友都不上班, 参加婚礼方便。据商务部统计,在毗邻江苏的山东省,新婚夫妇们为新家抢购电视机和冰箱,使得主要的家用电器零售销售同比激增53%。
电影业欣欣向荣
“十一”黄金周期间,电影业票房收入超过18.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0%。与过去黄金周票房的刺激主要由《速度与激情》或者《变形金刚》这样的进口大片上映带动不同,今年黄金周票房榜的前三甲都是国产电影。
低成本喜剧片《夏洛特烦恼》讲述的是一个可怜的、笨拙和沮丧的中年男子神奇地回到自己的高中时代的故事,该片票房达5930万元人民币。票房第二位电影是《港囧》,该片讲述的是具有上个世纪在香港流行文化中,大陆移民的怀旧之情。
令人担忧的是,内地人去香港的狂热可能在降温。一家零售商协会的早期数据表明,黄金周期间,内地赴港游客增长放缓,零售业也深受打击。
然而,就全中国而言,黄金周期间消费增长进一步表明,中国正在向消费驱动型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