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指标向好显示经济企稳
【彭博新闻社网站9月28日报道】题:中国金融指标向好,发出增长信号
随着金融环境变得宽松,中国持续十月之久的货币宽松政策正显现出取得成效的迹象,这一转变或许有助于稳定中国的经济增长率。
彭博社的中国货币状况指数8月有所改善,这是连续第二个月向好,而且是自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连续两个月上涨的情况。该指数涵盖了扣除通胀因素后的利率和汇率。过去,该指数向好往往预示着经济增长要么加速,要么企稳。
中国经济要有所起色,最大的指望可能是消费者支出持续增长,以及公共项目突然好转。
凯投国际宏观经济咨询公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马克·威廉斯说:“随着货币政策的放宽,信贷增长已出现明显的拐点,这应能为未来几个月经济更强劲的增长提供推动力。我们肯定将在第四季度的月度数据中看到这点。”
中国政府通过实施宽松政策来应对经济放缓局面,这些政策包括自去年11月以来5次降息、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月出人意料地让人民币贬值以及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汇丰银行中国货币状况指标8月也升至6个月来的高位。彭博社和汇丰银行的指标旨在让人们感知货币状况随时间推移的变化情况,数值越高表明货币状况越宽松,数值越低表明货币状况越紧缩。
以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为首的经济学家们在本月的报告中写道,“我们预计”,在下半年“更多的宽松政策会令经济增长出现温和反弹”。
尽管金融宽松并不总是带来经济增长加速——2014年春季曾出现宽松迹象,可当年晚些时候,经济进一步放缓——但是上述数据目前的增长之势恰巧与其他证据一同证明,情况至少不会变得更糟。
总部设在纽约的《中国褐皮书》国际研究公司上周发布的民间调查显示,中国经济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疲软,而从中国使用最多的搜索引擎、最大的网上商店以及主要银行卡网络采集的数据也暗示经济企稳。
彭博社驻北京经济学家汤姆·奥利克说,尽管中国央行去年开始降息,可直到最近为止,其影响一直被低通胀、缓慢的贷款增长以及强势的人民币所抵消。低通胀使得实际借贷成本居高不下,而强势的人民币则抑制了外部需求。
他说:“如今,这些因素已开始逆转,货币状况更宽松,未来几个月,这应能开始为经济增长放缓奠定底限。没人指望会出现大幅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