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注册码管理 登录

文章介绍News Introduction

行业新闻 更新快报 公告提示 审计风险与财经聚焦 FAQ 社区之星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公司新闻

建国以来五次“稳增长”的基本经验和启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审计风险与财经聚焦

 本报北京讯(记者陈婧) 2000年至2008年我国GDP增长率平均达到10.4%,是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最平稳、波动最小的时期。2010年以来,我国再次遇到经济下行压力,经济增速从2010年10.4%下降到2014年7.4%和今年上半年的7.0%。

  本报今日刊发的《建国以来五次“稳增长”的基本经验和启示——稳增长的历史经验研究之三》一文认为,这次经济下行既有前五次的一些共同特征,更 有重大区别。总的来看,这次经济下行仍然是典型的供给过剩和内需不足的矛盾,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经济体制内在矛盾运行;另一方面是上一轮改革措施的红利发挥 完毕。这次经济下行同前几次有三点重大区别:从供需关系上看,从过去压抑需求、需求过旺转变为需求不足,从结构性过剩转变为总供给过剩。从生产要素条件来 看,资本稀缺已经变为资本过剩和其他要素稀缺。从政府可以选择的政策手段来看,供给侧管理的手段效果已不明显,应把重点放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管理并重上。

  文章认为,建国以来五次经济下行和“保增长”的实践有如下启示意义。第一,能做到综合平衡的速度就是最快的速度。第二,城乡协调发展是“稳增 长”最重要的前提。第三,辩证看待集中和分散的关系,始终重视加强基础产业、战略性产业。第四,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有利于经济增 长。第五,周密部署应对经济下行的战略和实施路径。除了具体措施之外,这几次应对经济下行的战略和实施路径也值得借鉴。第六,在应对危机中进行理论和实践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