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经济拐点
9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宣布从2015年第三季度起实施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改革,核心内容就是从2015年3季度开始,将季度GDP核算方式由此前的累计核算方式调整成分季核算的方式,并且一次性公布了采用新核算方式后,1992年至今的94个季度的GDP历史数据。对于本次经济数据统计方式的改革,国家统计局的许宪春副局长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对此笔者不再作过多的赘述,但作为一名从事经济分析工作者,对本次改革还是有几点感受想和大家交流。
一、本次修订数据的三个主要变化
第一个变化:整体看,经济增速略有上调。虽然本次改革并不会影响GDP年度数据,但是由于GDP季度数据调整成为单季核算,所以势必会影响每个 季度GDP的绝对额,相应带来单季GDP增速的修订。例如,在统计局公布的1992年至今的94个季度的修订数据中,其中45个季度GDP增速向上修 正,29个季度向下修正,20个季度维持不变。
第二个变化:经济增速在不同时期表现差异大。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 在1992年得以确立的,所以笔者推测,本次数据此次数据修订时间起点确立为1992年的原因可能也是出于此种考虑。而如果比较本次数据修订前后,按照 10年的间隔来看(实际上从中国的数据经验规律来看,大体上经济实际增速存在着一个10年周期),一个直观的感受,1992年至2002年增速向下修订幅 度最大,其次是2003年至2012年期间也是小幅向下修订,而2013年至今的增速则是向上修订。这一直观感受恰恰和中国经济运行波动率逐渐平滑和运行 新态势相互印证。
第三个变化:两次危机的表现差异明显。比较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至今的全球金融危机,同样是两次大危机,但数据修订前后的变化幅度差异明显,其实也表明中国宏观调控的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