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注册码管理 登录

文章介绍News Introduction

行业新闻 更新快报 公告提示 审计风险与财经聚焦 FAQ 社区之星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公司新闻

以相机调控守住金融稳定底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审计风险与财经聚焦

8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专题会,明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坚持区间调控基础上,见微知著,灵活施策,以更精准的定向调控、相机调控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可以说,定向调控、相机调控已经成为现阶段政策的主要方向。

  所谓定向调控,是指通过针对不同调控领域,不同调控对象,制定清晰明确、针对性强的调控政策,使预调微调和必要的“先手棋”更加有的放矢,精准 发力。本届政府执政以来,定向调控政策屡见不鲜。无论是通过定向降准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等货币政策,还是对小微企 业采取的税收优惠等财政政策,都体现出精准“滴灌”的政策理念。

  如果说“定向调控”强调“调结构”的方向,那么“相机调控”的核心则是“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从而实现“控风险”。

  诚如此次国务院专题会上李克强总理所言,近段时间国际市场动荡,原油价格暴涨暴跌、主要经济体金融市场波动较大,给世界经济复苏增加了新的不确 定因素;与此同时,我国金融市场、进出口等受到的影响也在加深,经济运行遇到新的压力。面对扑朔迷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深层次矛盾显现,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 可谓更加复杂多变,因而也更需要及时采取相机调控政策,见微知著,灵活调控,稳定市场预期,夯实中国经济前行基础。可以说,在当前阶段,较之实施了较长时 期的定向调控而言,相机调控显得更为迫切。

  其实,相机调控政策也并非此次会议首次提出。在今年7月9日举行的部分省(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灵活施策,针对形势变化精准发力,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相机实施预调微调,在改革创新中释放新红利。

  随后,李克强总理还在7月10日召开的专家企业家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要把创新宏观调控与推进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防范和化解风险,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而本次国务院专题会不仅再次重申相机调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本身也可被视为相机调控的特殊形式。此举的益处显而易见,也凸显了相机调控的特点:灵活高效、果断及时。

  灵活高效体现在不拘泥于会议的固定程序、参与人员、讨论主题、召开时间等。一般而言,国务院的各项固定会议都有相对规律化的召开形式、程序、时 间、参与人员和规格,而此次专题会的召开时点特殊,规格相当于一场小型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主题并非是相对宏大、长期的方针政策,而是集中于如何应对短 期的国际金融形势,与会的人员也是根据会议主题精准选择的。由此可见,本次专题会正是因时、因事、因势而相机召开的,其灵活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而果断及时则在于,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国际金融市场瞬息万变,等待既定安排的重大会议往往会延误合理的政策调整时机,而 微小的误差有时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非常时期,通过非常规的会议在第一时间内果断决策,制定应对之举,无疑更加及时有效。

  此外,相机调控还是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的有效方式。从国际经验来看,很多主要发达经济体均实施过相机抉择的政策,并在一定时期内稳 定了金融市场预期,更好地应对了市场的波动和外部环境的调整。在总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之道时,美国前财政部部长盖特纳曾明确指出,“面对危机 必须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而不是墨守成规,放任市场发展。

  实际上,无论是系统性风险,还是区域性风险,任何危机的前身可能只显露出微小的苗头或征兆。但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国际市场的动荡、国内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和金融市场波动等信号理应让各方警醒。通过相机调整政策预调微调,正是堵住蚁穴、巩固金融安全的根本。

  可以预期,随着中央决心以更精准的定向调控、相机调控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未来一些储备政策和应对预案将根据经济运行的新情况和变化及时出台,从而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使中国经济走上一条稳增长、调结构、控风险的“多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