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峻外贸形势促稳增长政策发力
海关总署最新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3.6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7.3%;进口5.8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 14.6%;贸易顺差1.87万亿元,扩大1倍。从海关总署公布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看,今年7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4.1,较6月回落0.7, 连续5个月下滑,表明今年第三季度我国出口压力仍然较大。
从我国外贸进出口产业结构看,服务进出口占对外贸易比重提升,比重达 14.5%,较上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1至6月,服务进出口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累计实现服务进出口总额318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3%, 呈加快增长之势,尤其是高附加值服务出口提速带动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如电信、计算机、信息服务、广告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文化和娱乐服务出口快速增 长,同比增幅分别为22.7%、22.7%、64.5%、58.6%。服务进口主要由传统旅行、建筑服务拉动,其进口增速分别达52.7%、1.6倍。这 种进出口产业结构表明,我国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外贸为何出现如此严峻形势?据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进口下降。受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价格持续大幅下跌,我国进口量较大的石油等能源、资源产品普遍呈量增价跌态势,拉低了进口总体增速。二是汇率变动持续影响。近期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大幅升值,这使得中国对欧洲和日本出口增速已连续5个月负增长,且7月出口增速跌幅扩大。三是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从主要出口地区制造业PMI来看,美国等仍在底部徘徊,欧洲和日本虽然近期复苏势头较为稳定,但扩张力度仍偏弱势、复苏基础并不牢固,预计年内出口仍将承压维持弱势。
显然,要扭转中国当前严峻的外贸形势,应继续打好稳增长政策“组合拳”,使货币、财政、外贸等系列政策更加发力。一方面,中央政府在着眼于巩固传统优势 产品市场份额同时,外贸政策应更加积极地扶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支持企业抢占全球市场,努力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培育外贸竞争新 优势;此外,通过实施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创汇企业努力提质增效,提升外贸出口商品附加值、含金量,实现外贸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面对出口下行压力,进一步 发挥货币政策作用。可通过及时调整汇率、确保人民币适度贬值等货币政策措施,提升出口动力。同时,通过货币政策引导资金进入外贸生产等实体经济,对支持外 贸企业的银行加大定向降准降息力度,降低外贸企业融资成本,加大降税减费力度,减轻外贸企业负担,降低外贸生产成本,提高出口竞争力,提振外贸企业活力。 再一方面,进口贸易与国内消费需求紧密相联,进口下降除了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也与国内市场需求不振有很大关系。对此,中央政府在进一步加大社 会保障投入同时,将更多精力放在扩大内需上,进一步降低进口商品关税,下大力气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让消费真正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此外,海 关部门认真制定监管新办法、新举措,为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创造条件,从根本上推动中国外贸形势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