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货币跌步不止 亦难止
目前,面对外资回流和大宗商品需求疲软、初级产品出口一泻千里的惨淡境况、又遭遇着经济运行中长期伴随的“利率高、通胀高、储蓄低、投资低、就业低”等不利因素,拉美国家集体再陷入衰退窘境。另自2015年以来,拉美货币均持续跳水,并且,它们的跌幅之深触目惊心。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墨西哥、巴西、智利等发展中国家一度被视为全球经济的明日之星,然而现在则陷入经济衰退、货币大幅贬值的困境。今 年,哥伦比亚比索兑美元已经下跌了21%,智利比索和墨西哥比索则分别贬值了12%和10%。而造成拉美货币的断崖式暴跌是美元的强势及大宗商品的漫漫熊途。
美联储结束量化宽松以及加息预提振美元重回强势。自从美联储宣布退出量化宽松之后,提高利率就成为必然之事,尤其是市场预期的形成以及不断强化。这导致美元迅速走强,也引发资本从拉美等国家回流美国。然而,资本外流必然导致拉美经济体的本币贬值。
然而,给予拉美货币重创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宗商品需求的疲软不前。拉丁美洲很多经济体严重依赖大宗商品出口。去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 续走低,拉美国家遭受严重冲击 。巴西全年对外贸易总量在2014年来首次出现逆差;南美“经济明星”智利由于铜价大幅下跌,去年增长率跌至5年最低;委内瑞拉、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原油 出口国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油价下跌的影响。
当前,市场预期拉美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可能将面临更糟糕的局面,拉美各国货币的贬值趋势仍将延续。因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普遍出现放缓,对大宗商品需求的下滑之势难挽。另外,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对拉美经济的冲击也较明显。因近年来,中国一直为大宗商品消费大国,拉美众多经济体对中国经济形势形成依赖。比如,中国是智利铜的最大消费国,并且也从哥伦比亚和墨西哥进口大量原油。
英国《金融时报》报导曾称,“双C”(China Commodities,中国与商品)的疲弱,导致本就不受投资人青睐的拉丁美洲货币,相较于其他新兴市场,所遭打击更为严重。报道指出,拉美曾深受中国 商品需求激增之惠,但随着中国对商品需求降温,拉美经济也溃不成军。拉美每个主要经济体目前不是增长减缓就是陷入萎缩。
此外,一些分析还认为,拉美货币走软也是投资者对这一地区兴趣升温的结果。一些长期投资者在最近的大幅下跌之后买入了拉美股票和债券,同时为了对冲潜在下行风险做空了这些货币,这些空头头寸也加重了拉美货币的下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