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理应围绕经济需求
希腊据说已通过依附于欧元,被从边缘地带拉回。然而,中国主动让人民币贬值的做法则被描述为要将世界推向货币战争的边缘。然而,两国货币政策的初衷是完全 不同的。希腊通过签订新的紧缩政策来保留其在欧元俱乐部会籍,这是一种破坏性的调节。尽管希腊的经济数据在近期出现了向上信号,但大衰退仍在无情地向前移 动。而中国货币政策的初衷则是为了要支持中国商业的稳定性。中国由出口带动的增长仍是显着的。只是由于人民币与美元挂钩,中国在许多商品市场的超常优势都 被模糊了。因此,当中国要通过汇率重振其出口优势时,也并不令人意外。
对中国来说,人民币贬值的效应可能是良性的。但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充满了不确定性。美国的经济恢复还很脆弱,欧洲则还未出现显着的恢复迹 象,中国商品的低价将让西方的通货紧缩进一步加剧。但如果西方世界通货膨胀的风险进一步降低,那么中央银行调高利率的时间就有可能被延迟。
关于货币战争的担忧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回忆有关,汇率竞争和上升的贸易关税是衰退时期国家主义上升的经济证明。然而,我们需要 注意的是,汇率和关税政策是对大萧条的回应,而不是大萧条的诱因,也就是说,经济麻烦并不仅仅是因为喧闹的货币战争,还因为对金本位货币规则的信心崩溃。 英国于1931年脱离金本位后开始恢复,美国也在两年后,通过打破金本位的束缚而开始恢复。对于历史的真实教训,中国看起来比希腊要理解得更为透彻,即货 币政策应围绕经济需求,而不是按其他或相反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