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注册码管理 登录

文章介绍News Introduction

行业新闻 更新快报 公告提示 审计风险与财经聚焦 FAQ 社区之星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公司新闻

降低利率比汇率贬值更重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审计风险与财经聚焦

 固定资产投资的再次疲弱,带来比出口数据下滑更多的担忧,现在要做的,还是要提供流动性。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零售总额等多项反应实体经济的数据也出现回调。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加大,宏观政策加码毫无争议,但另一个担忧也随即而来,在“稳增长”和政策刺激之间要取得平衡, 经济的传导机制是否可以保证利好政策见效及时、充分?

  从流动性角度来看,当经济增速下滑,刺激经济所留下的杠杆问题就会浮出水面,过去刺激经济的传统手段正是加大信贷投放;而经济放缓会最先让实体感到压力,资金紧张是实体所面临的最迫切问题。目前的中国经济,正是要在“去杠杆”与“扩融资”之间需求平衡。

  而现在,中国为实体经济提供流动性出现了一个从未遇到过的新变化:在内对放松信贷的同时,汇率也主动做出调整——跟随上涨势头明显的美元的步伐主动调整。

  虽然人民币中间价的调整主要是为了校正汇率偏差,但在实体经济多处受累的情况下,集中释放贬值压力也不会完全没有参照实体。也由此,在汇率政策上的果断调整,似乎在传递出一个被期待很久的政策信号:宏观政策的出手速度和目的性更加明确。

  7月信贷数据的扩张和汇率加快贬值都表明,货币政策为“稳增长”加码已经从传统的信贷扩展至汇率政策。具体来说就是,大型基建项目落地需要更直接的信贷支持,而出口乏力之下的众多中小制造业也会从汇率贬值中获得益处。

  这也说明,在这样一个经济的关键关口上来看,稳定实体显然是一切经济调整的首要目标,无论是对内的放松信贷还是对外的汇率贬值,都是符合经济逻辑的。在近日央行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已经没有了前几个季度被反复提及的“去杠杆”,而是强调“传导机制不畅”,要进一步打通实体经济的融资通道。

  接下来的问题还是如何引导资金进入该去的领域。

  通过增加信贷来刺激经济,从手段来说这显然只是目前央行可选择的一种,当然短期内这仍是最主要的手段。除此之外,PSL(抵押补充贷款)、金融债务等路径已经被打开,有这些渠道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将被更加准确地锁定去向,而不再随着信贷的高涨资金一味涌向已经过热的行业。

  虽然7月的信贷和社会融资同比都在增加,但是7月企业中长期贷款降至19 个月以来的新低,实体经济加杠杆意愿不强。这说明,实体经济还是没有出现真正的转机。

  不过,降息并不是缓解企业资金成本的最有效途径。从去年年底开始的货币政策放松,已经降息四次,企业融资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真正要通过引导信贷来支撑实体经济,更加根本的是降低企业实际的利率水平,要扭转利率的传导机制,显然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

  保持稳定和重组的信贷,是经济筑底所需要的重要条件。当然,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降息仍然必是不可少的手段,中长期贷款利率的下降是实体经济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