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扩张动力有所增强 提高政策效率成当务之急
8月7日,央行发布2015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今年上半年,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积极成效,经济金融均出现企稳迹象。不过,货币政策 传导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结构性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依旧存在。分析人士则指出,上半年央行货币扩张动力有所增强,未来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效率是 当务之急。
货币扩张动力有所增强
最新数据显示,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5.32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比上月末高1.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0.2个百 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5.31万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比上月末高2.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 5.90万亿元,同比增长2.9%。
从数据来看,7月M2余额同比增长13.3%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M2预期增长在12%左右,这也意味着M2增速已超过全年预期目标。未来一段时间M2增速可能还会加快,货币扩张动力有所增强。
从原因方面来看,分析指出,贷款和证券投资同比多增是上半年M2增速回升的主要原因,其中证券投资的影响最为明显。存款性公司购买地方政府债 券、股权及其他投资大量增加共同助推证券投资同比多增。外汇占款和买入返售资产、同业拆借等传统的同业业务同比少增,则一定程度上下拉了M2增速。
此外,今年以来,央行在量价两方面保持了货币环境的稳健和中性适度。一方面,央行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增加流动性,保持流动性总量合理充裕。另 一方面,央行先后三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利率先后七次下行,引导市场利率平稳适度下行,实际利率维持基本稳定。
稳健宽松基调维持不变
关于未来货币政策,此次央行报告指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及时进行预调微调,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 货币金融环境。分析人士指出,此举可被理解为将为经济增长创造更为合理的流动性环境,而在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将不变。
而在此前召开的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上,央行也为下半年货币政策定了调。会议指出,下半年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创 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及时进行预调微调,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分析人士指出,PSL、SLO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或将成为央行实施定向调控的主要方式,未来“降息”、“降准”动向取决于实体经济的走势。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章俊表示,最近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传递出来的信息显示,政府目前高度重视经济的下行压力,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各类系统性风险,因此有必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特别是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的政策立场。
“从货币的传导有效性角度来看,连续降息降准并未完全实现央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目标”,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比起全面的降息和降准,央行下半年也许重心会放在注重定向宽松上面。
提高政策效率成当务之急
眼下,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半年宏观调控和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对于货币政策拿捏至关重要,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效率也 是当务之急。此次央行货币报告也指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短期可能意味着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而货币政策有效性既取决于政策制定,也取决于政策传导。
最新宏观经济数据显示,7月CPI同比增长1.6%,高于预期1.5%,创今年以来新高,猪肉上涨是推升CPI的主要原因。石油加工等工业行业 价格降幅扩大,导致7月PPI同比下跌5.4%,创自2009年10月以来最低。中信建投表示,工业领域通缩已持续41个月。不乐观的宏观数据,也显示货 币政策效率正日渐低下。
眼下,央行主要货币政策目标应是降低社会实体融资成本。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目前货币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大体的模式, 即在稳健的基础上加入诸如定点、定向、区间管理这样的创新理念与做法,以期配合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支持正处于转型阵痛期的实体经济。”
此外,他进一步指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都会集中显现,如何让资金更多地流向新领域而非落后产能,便成为经济转型和 产业升级中货币政策调控的难点。“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很大,还有很多落后产能没有被市场淘汰,因此货币政策执行中,要注重发挥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 功能,来打通新兴产业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而不是把落后产能救活。”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