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注册码管理 登录

文章介绍News Introduction

行业新闻 更新快报 公告提示 审计风险与财经聚焦 FAQ 社区之星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公司新闻

未来的经济增长潜力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审计风险与财经聚焦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走低,经济运行中的矛盾日益显现,如企业负债率攀升,地方政府债务上升等。但这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三期叠加”的结果,并 非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固有特征。与过去相比,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更重视发展的质量,而不是过分追求高速度。只要能加快改革,推动结构调整,中国经济仍然能 维持长期中高速增长趋势。

  一、投资依然有较大潜力

  我国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例如环境保护,当前我国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提升,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正日 益成为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投资领域。在淘汰过剩产能的基础上,可以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引入国际上最先进、最环保的生产能力,使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得到升 级,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根据测算,每改造1亿吨钢铁生产能力,将带动至少8000亿人民币的投资。

  从基础设施来看,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仍有较大空间。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尤其是在机场数量和互联网领域,与发达国家仍然有极大 差距。铁路、公路和电力装机容量等方面,我国虽然基本赶上了发达国家水平,但人均数量仍有较大差距。在结构方面,差距更大。当然,要使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可 持续的投资热点,必须改革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体制。为此,应把基础设施融资从银行贷款中剥离出来,进而发行相关市政建设债券,成立基础设施长期建设基金。 这样既能促进直接融资市场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还能降低基础设施融资成本,降低我国的总债务率。

  正是由于中国投资机会众多,多年来外资持续不断涌入中国。近年来,我国经济虽然减速明显,但外资仍在持续流入。从产业结构来看,2014年中国 服务业利用外资增长7.8%,占利用外资总量的55.4%,比制造业高出22个百分点。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新常态下服务业将取代制造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 的新引擎。

  二、消费面临着结构升级的大好机遇

  中国经济运行与消费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正向关联。历史数据显示,消费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消费率越高,增长率就越高,经济运行越健康。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目前已达到51.2%。

  在消费结构方面,我国居民消费需求重心,已经从20世纪80—90年代解决吃、穿等刚性需求为主和21世纪初解决住、行等刚性需求为主,向旅 游、娱乐等享受型需求和教育创新等发展性需求为主的阶段转变。为此,政府应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的需要,创造条件,拉动内需,引导居民境内消费。比 如,针对当前居民出国旅游的热潮,我国应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文化内涵建设,探索建立一批超五星级景点,把游客尽可能留在国内。可以考虑降低内地 一些大中城市的消费税,并在一些重要空港设立一些免税店,引导居民回国消费。只要改革创新,转换机制,拓展思路,扩大内需就大有文章可做,还能不断地产生 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外贸尽管比较困难,但也有不少有利因素

  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下降,我国的出口面临下降的压力。此外,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一些国家汇率大幅度贬值,导致我国一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有所下降。但是,由于美国经济成功去杠杆化,欧洲经济和日本经济出现了明显复苏态势,使得我国出口的外部环境有所好转,有利于我国出口的长期增长。更为重 要的是,从整体来说,中国出口的结构在优化。例如,今年的成套设备出口表现非常突出,前5个月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达到500亿,增长10%以上。铁路设备则 出口到全球80多个国家,电力设备出口到全球50多个国家,并且进入了美欧等一些发达国家市场。

  从进口方面来看,大宗商品价格呈长期走弱趋势。这不但可以改善我国的总体贸易条件,而且可以节约大量进口资金,降低企业成本,促进经济增长。 2014年,我国原油、铁矿石、铜精矿、铜材、化肥、橡胶、谷物和大豆这八类产品进口量增加,但进口付汇却减少了458亿美元,中国经济由此获得了实实在 在的好处。这将为我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有效支撑和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