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业是阿里未来的救星?
导言:文化、娱乐确实是能够抵抗京东-腾讯的进攻。毕竟大家都在做体验经济吗,但是两者相比还是有着很多问题。
昨夜,文化中国传播集团发布公告称,获得阿里巴巴集团,62.44亿港元的战略投资。
这个注资本不奇怪,这也算是阿里正常战略的一部分,自去年9月,阿里巴巴成立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以来,先后的收购了虾米音乐、天天动听等业务。而此次对文化中国的投资,实际上也是这个这一战略的延续。
不过,这个时间点是很巧的,因为前两天,刚刚腾讯和京东刚刚达成了战略合作,而此次合作最大的影响其实就是阿里。但阿里对此,并没有进行任何的说明,反倒是两天之后,宣布注资文化中国。
这似乎在说明,文化、娱乐这种形而上的东西,将成为对抗腾讯阿里的重要法宝。
那么文化,能够给阿里带来什么价值呢?
答案是两点,一个是眼球效应。一个是体验经济。
前者,我们可以看阿里在推来往的时候,其请来了一大票明星为其助阵,虽然最终没有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但是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毕竟几乎没有人能够忽略明星们的“眼球光环”。而持续的吸引眼球的能力,对阿里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毕竟这意味着有保证的高流量导入,并且不断的为阿里造血。
而后者,则可以通过 前不久淘宝推出的“三八”节可以看出,其请来了万千少女所喜爱的
李敏镐为其助阵。并且一定程度的互动(来往),让消费者有着更优质的购物体验。因为你会觉得明星在和自己一同逛街。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大大的延长了消费者在淘宝逛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平台的ARPU。
事实上,这样的话,就与京东做的一样了,都是在做体验经济,但是和淘宝相比,两者的方向却是不同。京东主打的是形而下的,多快好省,通过效率和产品的体验,来建立自己的优势壁垒。而淘宝(天猫)则是形而上的,情感转移(营销),通过名人与顾客的互动,来建立自己平台的壁垒。
所以说,文化、娱乐确实是能够抵抗京东-腾讯的进攻。毕竟大家都在做体验经济吗,但是两者相比还是有着很多问题。比如京东的体验经济成长会更缓慢一些,但也更稳定一些,毕竟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够一步飞天。而淘宝的体验经济,则走的会更快一些,但是也更不稳定,就好比,因为出现了举国关注的马来西亚飞机消失的新闻,直接将淘宝花大价钱做的“三八”节给废掉了。
(来源:iDoNews 业界报不道)
更多审计风险事件内容请关注鼎信诺风险控制与内部审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