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区库存高企 铜融资风险临界
保税区库存高企 铜融资风险临界
发表时间:2014.04.14
今年以来,国际铜市场正在出现微妙的变化——铜库存不断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被挪移”到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以及上海保税区。与此同时,铜价大幅下滑至三年来的最低点。更为令人关注的是,国内铜库存攀升的背后是,机构们推崇的铜融资开始进入房地产领域。业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指出,在铜价重挫面临抛售压力之下,超过50万吨融资铜将近两三百亿元的融资贷款风险正在迅速放大,而类似于钢贸融资的危机或将在铜市场重演。
铜库存的乾坤大挪移
在宏观经济放缓,重推改革的市场上,铜挪移现象的背后是实体经济需求不足,虚拟融资铜大量滋生。
去年下半年至今,全球铜库存转移趋势显著,伴随监管加强及投行退出LME仓储业务的步伐加快,LME铜库存加速隐性化,其中大量外流至亚洲地区,而中国的高溢价及融资需求吸引了大量精铜进口,推升国内铜隐性库存不断升高。
最新数据显示,LME铜库存从去年底65万吨下降到今年3月的25万吨;与此同时,虽然国内SHFE铜库存基本保持了相对稳定,持续在16万吨左右的水平波动,但是上海保税区铜库存已经达到70万吨左右的高位,成为了堆积大量进口精炼铜的“影子仓库”。
麦格理集团在近期一份调查报告中称,2014年初迄今,中国铜库存总量已增长25万吨,其中保税仓库持有17万吨。报告称,截至2月末,中国保税仓库铜库存高达75万吨,其中多数位于上海。在麦格理调查的10家铜冶炼商、20家贸易公司和30家制造商中,冶炼商将大部分到货量放进广州的保税仓库和一些北方港口中,而不是在国内市场卖掉。截至2月底最后一周,中国进口铜的亏损自2013年12月中旬的每吨200~300美元扩大至500美元。报告称:“在如此严重的亏损下,我们预计铜进口量将减少,且冶炼厂将运送更多铜放到保税仓库中,因此保税仓库的铜库存料将继续增长。”自今年以来,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已经增加58%,达到去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
铜价长期以来都被看作是衡量宏观经济活力的晴雨表。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在放缓,实体经济并不支撑大规模的铜进口。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工业利润增速大幅下滑至个位数水平,为近一年来最低;汇丰公布的中国3月制造业PMI预览值也连续三个月萎缩。
然而,铜进口并未减少。据海关数据,中国2月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38万吨,同比增长27.5%,1~2月累计同比增长25%;中国2月精炼铜进口28万吨,同比增长29.94%,出口1.5万吨,同比下滑59.44%。
3月份以来,人民币的持续贬值和国内资金价格的下行,都显著提升了融资铜的成本。2013年下半年持续至今的铜库存搬运现象临近风险爆发点。与此同时,铜价在3月中旬跌至近两年来的低点,3月12日,沪铜多个品种最低跌至43610元左右。尽管此后出现缓慢回升,但目前仍在46000元左右徘徊。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今年宏观经济放缓,重推改革的市场上,铜挪移现象的背后是实体经济需求不足,虚拟融资铜大量滋生。瑞信最新报告认为,自从经济危机以来,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潜在需求已经显著下降。发达国家的精炼铜消费量增长停滞,甚至已经出现紧缩,当前铜价疲软主要受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的影响。
在大宗商品市场上,当前沪铜与伦铜套利空间已经进入负值区间,人民币也在持续贬值。融资成本上升,因此铜融资贸易有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当部分金属贸易商被要求在期货交易中不断追加保证金,他们可能因资金压力而将选择铜进口到保税区并在保税区做“转口贸易”,避开进口关税,由此铜库存仍有可能增加。
铜融资已到临界点
本轮国内铜价走低强化了铜市外强内弱的格局,并导致进口亏损进一步扩大,抑制国内进口积极性。国内去库存仍将是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铜市场遭遇严峻的价格下跌。年初至3月底,国际铜价已大幅下滑约13%。沪铜曾累计跌幅近15%。
在铜价重挫之下,由企业变道铜融资的超日债和天威保变债券也中枪违约,这更令部分人士质疑融资铜模式的前景。三立期货分析师刘斌就指出,铜贸易商为了缓解压力,必将对市场抛出融资铜,在当前需求较为低迷的情况下,进一步导致铜价下跌,从而进一步降低铜作为信贷抵押品的价值,导致信贷环境进一步收紧,形成恶性循环。而有部分贸易商也表示,铜融资这种套利行为的短期风险越来越大。
沪伦比值的缩小,意味着进口铜将无利可图甚至有可能导致亏损,将刺激未来进口量减少。上海中期期货表示,本轮国内铜价走低强化了铜市外强内弱的格局,并导致进口亏损进一步扩大,抑制国内进口积极性。国内去库存仍将是趋势,这将进一步对铜价施压。
不过,业内人士介绍说,是否出售给国内的实体企业并不是贸易商首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国内外铜价倒挂严重,如果出售大概要亏至少2%,但考虑到汇差和利差的无风险套利收益以及投资到房地产和信托的收益,即便出售融资铜给实体企业亏损两个点,这些贸易商也不会亏钱。
据《华尔街日报》援引交易员观点称,超日太阳能违约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许多中国企业以铜为抵押进行贷款,如果这些企业不能偿还债务,那么被抵押的铜将会流回市场。伦敦苏克敦金融公司经纪人罗布·蒙特菲斯科说:“如果这家公司陷入违约,那就会有其他公司违约的可能性。在中国有大量铜被用于融资,如果这些铜流回市场,可能导致铜价更低。”
铜价下跌,最直接影响的是做铜买卖的贸易商。云南一家大型铜贸易商负责人表示,一般情况下,铜融资企业需要缴纳20%~30%的保证金。在铜价下跌的情况下,银行将会提高这一保证金比率或者缩短还款期限。如果企业在期货市场做好套保,并不存在显著风险,而对于那种套保不完全、没有现货铜的企业,就存在较大的风险敞口,铜价暴跌使其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富宝金属分析师雷连华表示,铜价下跌可能会导致企业提前结束融资铜操作,这部分铜的流出将给现货市场带来冲击,加剧过剩局面。
有上海贸易商向记者介绍,目前在上海从事铜融资的贸易商至少在100家以上,而上海保税库中的铜库存已经达到75万吨,而在这些库存的背后至少有两三百亿元的铜融资,大部分铜融资通过信托等产品进入渴求资金的房地产等领域。
业内人士预计,在上海、广东等地的保税区,这种不流入国内市场而专门用于融资的金属铜估计有80万~100万吨左右,可到银行获得信用证贷款。因此,这种融资行为通常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发生。
根据麦格理集团调查报告,保税仓库的铜库存料如果继续增长,铜融资或还将增加。由此,铜融资风险进一步聚集。一旦铜价继续下挫爆发抛售潮,铜融资将套牢贸易商和信托、银行等机构。目前看,铜融资风险或处在爆发的临界点,若一旦危机爆发,则很可能出现类似于上海钢贸危机的巨大冲击。
来源: 中国经营报
更多审计风险事件内容请关注鼎信诺风险控制与内部审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