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注册码管理 登录

文章介绍News Introduction

行业新闻 更新快报 公告提示 审计风险与财经聚焦 FAQ 社区之星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公司新闻

李俊杰: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审计风险与财经聚焦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虽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在这些发展背后,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城市空气污染,垃圾成堆,饮水遭到污染,进入新世纪(13.71,0.00,0.00%),环境保护和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重视,城市居住环境逐渐得到改善,然而在这个背后我们又发现,在我国很多农村缺面临着垃圾围村,生活环境恶化的现象。本文以吉林通化的农村为例,探讨农村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的开展,为达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的提供一些思路。

  农村给人们的印象应当是山清水秀,空气新鲜,宁静祥和,然而,当前我国的农村,逐渐成为了重污染企业,资源开发企业的聚集地,不论是光秃秃的山头,千疮百孔的河床,还是肮脏不堪的河水,都向人们提出了警告,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工作,农村自然环境将会遭到不可恢复的破坏。

  一、农村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一)工矿“三废”

  随着城市将重污染企业取缔和强制关闭后,这些工矿企业逐步向土地成本低和资源丰富的农村迁移。主要行业有,冶金、矿山、造纸等,这些企业的“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导致了农村空气质量降低,长时间容易引起呼吸疾病;废水让农村人口饮水质量严重下降,甚至有的饮水中含有致癌的重金属物质,导致了很多村庄人员患有癌症等可遗传性疾病,据报道我国城市每年有2800多万吨生产、生活废水流经农村,很多城市里的废旧电器被不断地运往农村拆解,在拆解的电子产品元器件中,含有铅、铰、铬等几百种高度有害的化学物质,对农村的水、土壤、空气造成极大的污染;工矿废渣导致了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废渣的排放,改变了农村土地原有的化学成分,板结,含当量低,已经不再适宜进行耕种,农民土地问题遭到了严重的威胁。

  (二)农业生产污染

  农机下乡,科技下乡,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能力,然而在新技术进入弄从的同时,农业生产的污染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了农村的生态平衡。化肥代替了人和牲畜粪便,其化学特性杀死了土地中的微生物、真菌和以腐殖质为生的生物,农作物需要的氮元素,硫元素等完全依靠化肥供给,产生了恶性循环;而农药的使用更是对物种平衡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农药的长期使用,虽然在短期内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但是,农药改变了一些昆虫的抗药性,经过基因突变,害虫的耐药性和破坏力增强,这同样是以个恶心循环。同时,农药本身是高毒物质制成,农药的滥用让农村供给给城市的蔬菜、瓜果残留了大量的农药,且农药渗入地下进入水源后,容易造成人体中毒的可能,同时用完的弄药瓶随意丢弃,打完农药的农用机械,在池塘中洗涤,容易导致池塘鱼类死亡,水污染等严重后果的发生。例如,通化县哈泥河流域近0.33万hm2的耕地大部分是坡耕地,土壤贫瘠,农民为了提高产量,大量施用化肥。据不完全统计,流域内化肥年施用量在2200t左右,随农业退水和降水径流进入哈泥河污染水体的化肥量约在1000t左右。

  (三)自然资源恶性开发

  农村自然资源丰富,为城市生活和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然而近年来农村自然资源遭到了恶性开发,城市建设需要石材,很多农村地区的山头已经被采掘一空,农村水系河床因为陶沙船而遭到严重破坏。以中草药为例,在宁夏同心县的甘草收获季节,每天数千人上阵,每挖1kg甘草就要破坏60m2的植被,40多天破坏了80053.3万hm2的草原,1.51000hm2草场千疮百孔,造成草原严重沙化,经济损失难以估量。自然资源的恶性开采,让很多物种已经灭绝,水土严重流失,良好的自然风光和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农村原有生态平衡打破,自我调节系统紊乱,自我恢复和调节周期增长。

  二、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

  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能否解决好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生产原料供给,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构建严格农村建厂准入和监督机制

  农村工矿“三废”是导致农村环境污染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提高农村建厂准入标准,彻底关闭生产规模小,环境污染物排放严重,没有“三废”进化装置的企业。第一,建立严格的企业考核制度,主要包括企业生产内容,可能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职业病的角度出发,工业三废,噪音,粉尘和毒气污染等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第二,采取民主制度,主要包括对农村长住人口的基本调查,看群众对进入建厂企业的看法和态度。另外,在工矿企业建厂之后,进行长期的监督,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和部门,一旦发现企业有违背国家规定或者合同内容的规定,通过法律的途径,追究其责任,并始终本着早发现早处理,以人民群众基本利益为核心内容。

  (二)加强农业生产指导

  农村与自然生态环境最为接近的系统,相关部门应当对农业生产方法进行革新,通过反复试验,保证所用新方法不会破换原有生态平衡。例如,开发环境友好型农药,对人体毒副作用小,在化肥等生产资料上,进行环境融入检测,以保证农村的生态平衡。例如,从2006年到2009年,通化县共投人9886.32万元资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总投资1128万元绿化美化村屯566008m2。各地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人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且与2011年启动了总投资为1622 万元涉及 83个村屯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该工程的实施将解决全县 2.7 万农村人口和 0.5 万农村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通化市地处长白山区,2/3 面积是山区,存在水土流失的问题。多年来,人们滥采乱挖、不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等人为因素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加大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通化市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相关部门应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减少农业生产化肥施用量,加大 25°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力度,严厉查处乱砍盗伐和私挖乱采违法行为,强化矿产资源管理,逐步改善水土流失状况。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

更多审计风险事件内容请关注鼎信诺风险控制与内部审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