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文化产业的民间力量
最近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制定了未来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纲领,明确指出要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同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此举赢得了全球瞩目,《华尔街日报》、路透社、彭博社等诸多外媒对此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鼓励创新及兼容混合所有制的经济结构将为中国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消费与创新可能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有力双翼。
鼓励文化产业消费与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正是今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旋律,而要唱响它,离不开引导并支持民间文化产业活力的充分发挥。
在以内容创新取胜的视频行业,近来出现了一部网络自制剧《屌丝男士》,该剧自2012年10月推出第一季,点击播放次数超过3亿,如果以目前中国网民以6亿的规模来计,那么该剧可以荣登年度网络第一热门网剧的宝座。
而细究起来,我们或许有更多耐人寻味的发现。时至今日,中国很多年轻人不无嘲讽地自称为“屌丝”。在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朱崇科教授看来,正是“社会没能为这些缺少家庭背景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有效的晋升渠道”挫伤了他们的自尊,消减了他们的自信,他们甚至对是否该为新生活努力奋斗也变得犹疑不决。这个由普通大众创造出来,并毫不犹豫地给自己贴上的标签,使人们在自嘲和减压之余,也模糊了那份对于未来的憧憬和对于今后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从产业层面分析,渠道和自制内容、媒体推广和市场营销能力方面的综合优势对于该剧的成功无疑具有巨大作用。在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看来,其“真正适合互联网形态的自制模式和精品模式”也起到了较大作用。在笔者看来,正是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情绪以及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才是真正适合互联网形态之下,最能深深打动亿万“屌丝”的根本原因。而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具体体现。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要有远大的理想,这样才能永远保持前进的勇气和方向。” 而时下的广大“屌丝”却呈现出这样的整体风格——他们安于现状又不满于现实,他们渴望成功,又无法克服成功路上的各种困难。“冯式电影”对此有着经典的诠释:他们的梦想和趣味与其身份有着天壤之别,他们往往身份卑微却又梦想统治世界。强烈的对比,巨大的落差,引来了学者对此大加批判,认为“屌丝文化”充满了格调不高的低俗气。此话固然有些言之过重,但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他们重新树立生活的远大理想和信心,贯彻变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却成为时下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核心命题。对此,中国文化产业需要做出全新的探索。
令人欣慰的是,许多影视剧正在做这样的探索——自下而上、充满草根精神与民间活力的文化产品在不媚俗、不低俗、不恶俗的道路上进行尝试,探索如何激发广大草根阶层的生命活力与奋斗热情,如何推动他们勇于突破自身局限,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对于未来中国视频行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走向及推动方式,都将具有深刻的意义。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更多审计风险事件内容请关注鼎信诺风险控制与内部审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