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驱动 国产高端有机牛奶仍有机会
乳制品涨价趋势难改奶源成行业发展桎梏
高端有机牛奶将会成为牛奶市场新的增长点。
随着原料奶价格的上涨,“奶荒”致使牛奶的价格出现增长趋势。而与普通奶相比较,高端有机奶往往成为消费者选择的放心奶。
记者在各大超市、网店等各种渠道采访发现,国内市场上的高端有机牛奶价格和国外差不多,如果算上运输成本,国内的有机牛奶只有个别产品的价格比国外便宜。
进口有机奶得益于国外成熟的牛奶制造业,而有了相当大的价格优势。于是就出现了国内有机奶比进口有机奶贵的现象,像蒙牛特仑苏、伊利金典等品牌的有机奶,平均一升的价格为30元左右,而德国品牌Diamond的有机纯牛奶、美国品牌OrganicValley的有机纯牛奶,一升的平均进口销售价格为20元左右。
“在欧美,牛奶是生活必需品,而且欧美整体食品价格比较低,因此奶价也低。”著名奶业分析师宋亮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
随着消费者对品质要求的上升,宋亮看好高端有机牛奶的市场上升预期。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也看好有机奶的发展前景。她说:“相比普通乳制品,有机奶具有安全、健康等特性,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背景中更易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未来有机奶的发展前景广阔。”
“便宜”的进口有机牛奶
近日,消费者普遍反映超市里的鲜奶价格有上涨的趋势。根据农业部定点监测显示,自2012年9月以来,全国生鲜乳价格已连续14个月上涨,到10月份已涨至3.84元/公斤,再创新高。
关于“奶荒”引起的奶价上升,大概是从今年8月份开始的,据悉,平均原奶收购价已由去年的3200~3300元/吨涨至3900~4000元/吨,像三元、光明和新希望等拥有规模牧场的乳企收奶价甚至从4000~4100元/吨涨至4800~5000元/吨。
在一片涨声中,三元牛奶也发布了最新的价格调整通告。今年12月份开始,三元的乳制品将上涨。通告称,由于今年以来,原料奶收购价格同比增长幅度已经逼近50%,仍在持续上涨,三元食品始终保持所有乳制品均100%采用生鲜原料乳制造,而且其他原辅料材料如包装材料、人工成本等也在持续上涨,企业无法通过采取精细化管理、高效生产运营等内部措施消化全部的上升成本,因此,三元公司经过慎重考虑,将自2013年12月起,上调部分产品的价格,平均涨价幅度为8%。
在这个背景下,进口有机牛奶的价格比国产有机奶价格便宜,甚至与在国外的销售价格相比也相差不大。
中国的进口商品全部用外语包装,然后贴上印有中国汉语的不干胶小标签,外包装与国外出售的有机奶一致,只是多了汉语说明。
记者在一些大型超市及高端超市走访时发现,许多从美国进口的有机牛奶价格并不走高端,其价格折换成美元与美国市面上卖的有机牛奶价格差不多。如果算上运输成本,显然价格还要便宜一些。
简爱华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说:“不排除国外有机牛奶抢占中国市场,走低价的可能性。但是现在国外有机奶市场占有份额小,不会对这块市场造成明显的冲击。”
而电商出售的国外有机牛奶价格比超市还便宜一些。比如京东、一号店、本来生活网等电商,均清晰地分列出进口食品搜索栏,进口牛奶在其显著的位置。
以“本来生活”出售的“美国有机谷”全脂有机牛奶为例比较,原价28元,最近在促销,其价格为19.6元1000毫升。折换成美元,大概是不到4美元。这款牛奶在美国的零售店CVS,或者高端超市全食及专门经营有机食品的MOM’S等超市里均有销售,是一款在美国认可度非常高的牛奶,价格和国内售价几乎无异。
在某高档超市,记者发现了一种国产西藏牦牛有机牛奶,250毫升售价38元。虽然这种有机奶具有特殊性以及独一无二性,但是也能从中窥探出国内有机奶价格略高的情况。
这样的售价,与“进口商品”一般价格高的惯例略有不同,这也引起了许多消费者的不解。为什么国外进口有机奶居然价格实惠,甚至比国内有机奶的价格还便宜,消费者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奶源仍存诸多问题
“国外乳制品价格普遍比国内便宜,除了有机奶,其他一般乳制品,包括牛奶酸奶奶粉都比国内便宜。”宋亮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欧洲美国新西兰的乳制品都比国内便宜。
他说:“乳业品的发达国家,乳制品是生活必需品,这主要是得益于国外牛奶制造业的相对成熟,自动化产奶水平高,降低了行业成本。”
宋亮介绍,在国外,许多牧场多采用放牧饲养奶牛与机器化挤奶。“这样做效率高,劳动成本低,因此国外生产牛奶总体成本较低。即使是出口到中国,价格也比国内有机奶便宜。”
以美国为例,各地超市不仅出售大型奶企生产的牛奶,比如上文提到的美国有机谷牛奶,甚至有一些当地生产的牛奶也能进入全国连锁超市在当地的超市门店销售。
“国内牛奶价格特别是高端的有机奶价格相对比较高,主要是因为高端牛奶的成本比较高,对地对土壤有严格要求,因此促使生产有机牛奶的成本高。”宋亮在采访中解释说,“国外整体环境好,国外的奶源养殖区都是可持续的绿色模式,整个生产成本价格低,原奶价格都比国内低,所以便宜。”
此外,欧美等国家对奶业的补贴也是有目共睹的。据悉,德国对奶业是有补贴,并且在德国国内对牛奶是限价政策的,在德国国内普通牛奶1L的价格大概只有5元人民币左右。所以即使有机奶经过长途运输再加上关税,其价格在中国市场也照样拥有相当的竞争力。
目前,高端牛奶已经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这个细分化的市场极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新的增长点。
而高端牛奶最重要的是奶源问题,没有优质的奶源,就无法生产出高端牛奶。因为环境问题,国外的生产产业链条已经非常成熟与规范,因此其价格也在可控范围内,成本的降低增加了其竞争实力。
而我国的奶源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现在面临奶荒,青黄不接的时候,普通奶都供应不了,怎么寻求高端牛奶呢?根据资料显示,我国良种奶牛不足,2至3头奶牛的产奶量相当于国外一头奶牛的产奶量。与此同时,原料奶质量与国外水平相差较大,原料奶的乳蛋白率、乳脂率等营养指标及细菌含量、抗生素残留量等卫生安全指标均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目前,只有大型乳制品企业才能进入高端有机奶市场,因为他们具备资金、奶源等各种势力。只有建立优质牧场,才能保障奶源的品质,单单靠收取奶农的散奶是无法做出高端有机奶的。
虽然高端有机牛奶的利润高,而且经过伊利、蒙牛等大型奶企的培育,市场已经逐步形成,但是中小企业全面进入高端有机奶还需要时机。而且市场的引导宣传也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市场需要经过大企业培育一段时间后,中小企业才适合进入。
有机奶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国人对品质生活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了有机牛奶。
简爱华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普通乳制品,有机奶具有安全、健康等特性,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背景中更易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未来有机奶的发展前景广阔。”
她认为,当前生产企业获得有机认证并不是难题,部分企业或可通过购买等形式获取有机认证。有机主要体现在原材料和生产过程两个方面,所以相关认证部门会对企业的奶源基地和生产流程进行审查。不过消费者消费和认知更为理性,如何使消费者信任自身产品已经成为品牌的难题。
目前,中国大型奶企在解决生产原料的问题上,纷纷选择出海求助。随着一系列国内外合作后,数日前,伊利集团与意大利最大的乳品生产商斯嘉达公司在上海宣布正式达成战略合作。这样的合作有助于解决奶荒,也有助于寻求到新的优质奶源。
简爱华表示,伊利与斯嘉达的合作,除了其生产技术和奶源优势以外,伊利还可以通过斯嘉达学习奶酪等乳制品的加工技术管理方式。
简爱华认为,从“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出于对奶源的长期布局,各个企业一直持续投资奶源。而今年奶源布局突然加速,主要原因在于今年严重的奶源紧张。她表示,当前中国奶企向外寻求奶源多是为了发展婴幼儿奶粉业务,因为三聚氰胺事件影响深远,中国奶企寄希望于通过海外奶源重新赢得消费者。从这一角度而言,中国奶企的这个举动属于舍本求末,国内或者海外奶源并不是食品安全事件的关键,奶企的责任才是安全生产的关键。不过从国内养殖资源不丰富这一角度来看,奶企布局海外奶源基于长远考虑,避免未来发展受制于原材料困境。(本报记者曾静婕)
来源:中国商报
更多审计风险事件内容请关注鼎信诺风险控制与内部审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