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断档期,沥青市场跌势不断加深
11月21日,中石化再度下调了旗下多家炼厂的沥青价格,下调幅度多在50元/吨,西北个别炼厂跌幅甚至达300元/吨,沥青市场跌势进一步加深。
北方道路需求结束,西北地区出现大幅走跌
11月以来,北方气温骤降,绝大多数道路工程大项目均已停工,重交沥青需求也随之跌至冰点,这也是导致西北地区克拉玛依、塔河石化大幅下跌300元/吨的直接原因。而东北、山东市场则因焦化需求旺盛,当地炼厂纷纷转产焦化料和渣油,焦化需求的良好表现强化了对沥青资源的分流作用,低硫沥青得到消化,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市场的跌势,但道路沥青的下跌仅是时间问题。
南方资源供应过剩,终端需求走下坡路
随着茂名石化检修结束,华南资源供应量大增,在供大于求的压力下,茂名石化、北海炼化下跌50元/吨。而西南和华中地区虽仍有不少道路项目在赶工,下游需求相对较好,但由于华东和华南地区的过剩资源通过船运、火运大量流入当地,完全能满足当地的需求用量。随着低温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华中地区的赶工项目逐渐收尾,预计将在本月底下月初开始明显下降,届时南方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或将更加突出。
韩国沥青连续跌价,对国内市场冲击加重
本周初,由于对后期中国沥青市场看空,韩国12月沥青船货CFR到岸价再度下跌5美元/吨,其中,华东地区CFR到岸价跌至575-580美元/吨,完税价格甚至低于部分国产沥青,对国内市场构成较大冲击,也是华东中石化炼厂提前跌价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尽管韩国沥青走跌,但进口商多保持观望状态,接货积极性并不高。
随着需求的不断萎缩、进口沥青资源的冲击,沥青市场面临多重利空,在现货需求结束和冬储需求大规模开启前,下游需求面临断档期。中石化率先下调沥青价格后,短期内其他两大集团和地炼厂家或将有跟随下调操作,沥青市场的跌势还将延续。
来源:卓创资讯
更多审计风险事件内容请关注鼎信诺风险控制与内部审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