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过于求叠加环境约束及政策瓶颈,今夏煤市旺季难旺
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社会用电量攀升,电煤迎来传统的旺季。然而,今年煤炭供应相对宽松的形势依旧,煤市在这个夏天仍然难改低迷。
煤价受多种因素挤压
5月份,我国发电量和用电量均出现回落。分析人士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宏观经济依旧低迷,另一方面,随着天气转热,雨季来临,我国已逐步进入钢铁、建材和房地产行业施工淡季。
虽然国家发改委此前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需求增速将有所回升,大部分地区供需基本平衡,然而由于煤炭供应过剩,煤价近期仍然难有起色。
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煤炭市场景气指数为-32.7,比4月回落5.1个基点,反映煤炭市场景气依然偏冷,而且跌幅进一步加大。
需求不旺是导致煤市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据统计,5月份新开工规模未能延续4月份强劲势头,当月同比增长15.4%,比上月回落2.5个百分点;尤其是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幅由上月的14.5%回落至-1.5%,以致投资建设对煤炭需求的拉动力度明显减弱。
同时,今年东北地区、黄淮地区水电来水比常年偏丰,其中黄淮地区偏丰三成,湖南、江西水电全部满发,水电开始大量挤占市场份额。
而终端动力偏弱也使耗煤产品产量走低,5月火力发电、生铁和合成氨日均产量分别比4月下降10.7%、2.46%和7.9%,同比增幅分别回落0.5、1.3和4.7个百分点,水泥日均产量比4月增长1%,但同比增幅回落0.2个百分点。据测算,电力行业、钢铁行业和化工行业的日均煤炭消耗量均出现环比下降,全国商品煤消费量同比增幅回落,煤炭需求偏异指数比4月下滑2.7个基点。
而下游电厂煤炭库存仍然居高不下,耗煤水平基本维持相对低位也使得煤价难以回升。
据金银岛煤炭分析师刘冬娜介绍,当前山东地区煤市依旧延续低迷态势,尽管煤价一降再降,但成交情况并未出现明显好转,多数煤企销售压力依然偏大,“有价无市”现象比较普遍。
刘冬娜认为,今年夏季煤炭“旺季不旺”效应将继续。
限煤政策影响大
与此同时,使用煤炭所带来的环保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近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的大气污染防治十项措施中第一条便涉及到了煤炭:“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而“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重点行业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到2017年底下降30%以上”以及“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煤制甲烷等清洁能源供应”等规划也预示了煤炭至少在政策受欢迎程度上已经开始让位于清洁能源。
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就明确指出,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计划到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用电量6.15万亿千瓦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
不仅是在国家层面,多地也开始陆续出台一系列的限煤、控煤措施。
其中,北京的控煤力度最大。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庄志东日前明确表示,到2015年,北京的煤炭消费总量将从现在的2330万吨,削减到1500万吨,到2020年进一步削减到1000万吨以内。同时,今年就将完成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2600蒸吨。按照《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加快压减燃煤促进空气质量改善的工作方案》等措施要求,北京计划到2015年底前基本实现城六区内无燃煤锅炉。
与此同时,长三角地区控煤、限煤行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日前,南京出台了控煤限煤的明确而强硬措施,即在今后3年内,南京市将不再批准新建、增加煤炭用量的项目,2015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3240万吨以内,而上海则准备在2015年底之前全部完成目前剩余的2500多台燃煤锅炉的替换工作。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运行室副主任原磊认为,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随着我国工业发展转型、环保要求的提高及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冲击,煤炭行业的昔日风光会逐渐褪去。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将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从转型角度去考虑,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必然减少,其中受冲击最大的就是煤炭这种上游产业。
分析人士指出,节能减排政策以及新能源的推广和利用,会抑制煤炭消费的增速,这对煤炭行业来说将形成永久性的影响。
该人士表示,转型升级不仅是煤企应对当前低迷市场的应急措施,也是谋求长远发展必然要考虑的问题。(别凡)
来源:中国矿业报
更多审计风险事件内容请关注鼎信诺风险控制与内部审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