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船舶行业有望加快转型升级
船舶行业近期迎来暖风,不仅船价探底,而且《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的出台,有望加快船舶行业转型升级,促进整个行业的兼并重组。据工信部网站11月13日发布的消息,为进一步加强船舶行业管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结构调整,提升 技术水平,促进转型升级,引导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信部制定了《船舶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条件》)。据悉,《条件》对生产设施、设备和计量检测、建造技术能力、技术创新、质量保证体系、节能环保等多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条件》对造船行业龙头企业,特别是具备较强实力的综合型大型造船企业来说将形成直接利好提振。中船股份、广船国际、中国重工、舜天船舶等行业龙头股有望率先受益。
数据显示,冷清沉寂的造船市场出现了一些转机与生机,10月份船舶市场继续保持活跃,新签订单共成交162艘、合计1012万载重吨;1月份至10月份累计成交1566艘、合计10094万载重吨,分别同比增长30.6%、125.0%。在新订单刺激下,干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11月份的新造价格分别比年初上涨6.3%、1.1%、7.8%。目前主流船厂的2015年船台排布趋满,订单价格的上涨将推动企业获得盈利。
致使造船市场出现转机的主因确实是船价探底,因为已经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船价不太可能再往下降也在业内达成了共识,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国际市场的船价已经降到近10多年来的最低。希腊海运部部长科斯蒂斯·穆苏鲁利斯曾公开表示,希腊向中国船企订造船主要是因为中国船的造价较低。
对此,申银万国的一位分析师指出,目前航运仍处于吸收过剩产能阶段,2013年将是航运企业从保现金点向保盈利平衡点过度的一年。从投资机会的把握来看,《条件》的出台有利于造船行业经历5年萧条之后出现稳定的底部区间,但新接订单的持续好转还有待于航运市场的恢复,所以建议中长期投资者耐心等待2014年造船行业的投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行业状况是否意味船舶制造企业会迎来喘息的机遇?哪些个股值得投资者?
从昨日的市场表现来看,中船股份、广船国际、中国船舶、舜天船舶、中国重工等船舶股均实现上涨。从昨日资金净流入的情况来看,中船股份(1699.21万元)、广船国际(1122.46万元)、中国船舶(981.24万元)、舜天船舶(480.83万元)等船舶股当日资金净流入超400万元。比较典型的中船股份,昨日公司股价上涨4.42%,该公司是中船集团船舶构架配件和设备制造的龙头企业,也是我国大型纲结构、成套机械工程制造基地,具有建设部颁发的钢结构专业承包一级资质,收入和利润主要来自于钢结构业务。公司以大型钢结构工程、重型港口机械、特种压力容器等三大拳头产品为主导。拥有设计制造我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座导弹发射架、第一台过江和地铁用隧道盾构掘进机等众多国内“第一”。
对此,广发证券认为,在造船行业进入消化过剩运力新阶段,行业复苏态势明朗,利润弹性(船价是核心指标)和估值弹性(整合是重要催化剂)值得观察,建议高度关注中国船舶、广船国际盈利能力的改善和中船集团优化整合的进展。
新船订单突破1亿载重吨,价格开始走高
造船行业:10月船舶市场继续保持活跃,新签订单共成交162艘、1,012万载重吨、74亿美元;1-10月累计成交1,566艘、10,094万载重吨,分别同比增长30.6%、125.0%。在新订单刺激下,干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11月新造价格分别比年初上涨6.3%、1.1%、7.8%,调研反馈主流船厂2015年船台排布趋满,订单价格的上涨将推动企业获得盈利。
海工装备:根据IHS Petradata的统计,全球作业水深为2,000-5,000英尺的钻井平台费率近期持续创出历史新高,10月份的费率较年初上涨25%左右。由于费率水平与钻井平台的投资回报率直接挂钩,也反映了行业的供需状况,其持续走高意味着后续的订造需求可观。根据Upstream报道,中集来福士与Lmark签署协议,将为后者建造1+1座半潜式钻井平台。
集装箱:由于2012年底至2013年初的淡季释放了过多需求,集装箱今年的旺季成色不足。预计中集当前干货箱月销量在6-7万TEU的水平,而价格为$2200/TEU,仅为微利状况。从年度水平来看,当前集装箱已以更新需求为主,企业盈利也降至低位,关注欧洲经济企稳进程及其对集运影响。
投资建议:在造船行业进入消化过剩运力新阶段、中国企业在国际海工市场取得突破、中海油等国内需求释放的背景下,船舶海工行业值得更多关注。对于重点公司,我们预计海油工程2013-2015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018、20,487和23,761百万元,EPS分别为0.421、0.558和0.656元,继续给予“买入”评级,参考可比公司估值,合理价值为11.15元;预计中集集团2013-2015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8,082、66,649和74,977百万元,EPS分别为0.519、0.749和0.937元,继续给予“买入”评级,参考可比公司估值,合理价值为15.00元。
对于造船行业,行业复苏态势明朗,利润弹性(船价是核心指标)和估值弹性(整合是重要催化剂)值得观察,我们建议高度关注近期船价走势和中国船舶、广船国际盈利能力的改善和中船集团优化整合的进展。
风险提示: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导致海洋油气开发、航运和船舶市场需求波动的风险;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影响企业在手订单利润率等。
中船股份:船配业务快速增长,投资收益影响利润
中船股份 600072
研究机构:天相投资 分析师:天相机械组 撰写日期:2010-08-18
2010年中报显示,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亿元,同比增长37.7%;实现营业利润2824.7万元,同比下降43.8%;其中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190.4万元,同比下降47.0%;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06元。
船配业务快速增长,继续作为业绩增长的动力。2010年上半年公司继续推行"两条腿走路"的经营方针,在经营大型钢结构制作的同时大力发展船配业务。1~6月公司船舶配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217.1%,船配业务营业收入占比从2007年的13.1%迅速增长到65.3%。由于对我国船配业务发展空间巨大的判断,我们预计在几年内公司船配业务收入会快速增长。此外,由于产能限制,公司75%的船配业务仍外包,毛利率较低。我们预计,随着产能的扩大,公司船配业务收入规模将继续扩大,毛利率也将会有一定的提高。船配业务将继续作为公司业绩增长的动力。
投资收益下降影响利润增长。投资收益历来是公司净利润的主要来源,由于2010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收益仅有457万,比去年同期的2948万大幅下降,导致公司营业利润同比下降43.8%。而若扣除投资收益的影响,公司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1%。公司现有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豫园商城,由于该公司盈利良好,我们预计公司近年内投资收益仍能保持较高水平。
钢结构、机械制造业务升降幅度大。1~6月份公司钢结构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41.33%;机械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同比下降52.32%。钢结构业务的增长,能够起到分散企业风险的作用。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0~2012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18元、0.24元和0.26元,按照8月16日收盘价12.73元预算,对应的动态PE 分别为70倍、53倍和49倍,目前估值不具优势,我们维持"中性"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船配产品需求受船舶行业需求下降影响的风险;2)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中国船舶:新船订单同比回升
中国船舶 600150
研究机构:中信建投证券 分析师:高晓春 撰写日期:2012-09-04
简评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42亿元,同比下降9.02%; 实现净利润47557万元,同比下降62.91%;基本每股收益0.35元;公司业绩符合我们预期。公司净利润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完工交付下降和船价下跌带来收入下滑、毛利率下降6.35个百分点、继续大幅计提减值损失7.69亿元等。
造船业务:新船订单开始回升
上半年,公司造船完工12艘,178.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2.6%; 实现收入98.61亿元、同比下降11.92%,毛利率15.53%、同比下降6.71个百分点。收入下滑幅度远低于完工交付量下降主要是完工百分比确认方法原因。上半年,公司承接新船21艘,206.4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3倍;期末手持订单92艘,1426万载重吨、多于去年年底的1398万载重。
修船业务:盈利水平快速下降 上半年,澄西修理船舶116艘、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实现收入8.88亿元、同比略降3.72%,但毛利率5.44%、同比大幅下降8.8个百分点;修船业务毛利率下滑主要是由于修船结构、修船价格下降等;承接修船订单114艘,5.23亿元、下滑28.6%。广州船坞上半年继续亏损12062万元、亏损程度基本持平。
船机业务:沪东承接订单下滑 上半年,沪东重机完工交付柴油机69台,70.59万千瓦、同比下降15.1%;实现船配收入16.79亿元、同比下降3.98%,毛利率13.73%、同比下降7.29个百分点。上半年,承接柴油机订单59台,56.02千瓦、低于完工交付量、同比下降38.9%;期末手持109台、113.8万千瓦。
继续计提大额减值损失,财务费用为负 上半年,公司计提跌价损失7.69亿元、转销2亿元,期末存货跌价准备余额33.16亿元。由于汇兑收益和利息收入增加,上半年财务费用继续为负,-22427.87万元、同比减少3555万元。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下调业绩预测与估值,预计2012~2014年实现每股收益0.56、0.63和0.62元,目标价26元、维持"增持"评级。
石油济柴:低碳动力设备前景值得期待
石油济柴 000617
研究机构:国元证券分析师:郑巍山 撰写日期:2011-05-05
投资要点:
1、公司是中石油下属唯一发动机专业制造商,主营业务为柴油机、柴油发电机组、气体发动机、气体发电机组的制造、销售、租赁、修理,我国石油系统90%以上钻井队的中大功率柴油机装备由公司生产;是中国非道路用中高速中大功率内燃机规模最大的研发制造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约16%,在细分内燃机子行业生产总功率数和技术实力上处于领先地位。
2、公司顺应低碳经济发展,大力推进"以气代油"工程,开发的双燃料发动机正在推广作为我国石油钻井的动力装备;自行研制的3000/6000系列燃气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低碳动力设备的领跑者;公司紧跟集团公司海外项目,积极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发新市场;作为中石油装备制造分公司旗下唯一上市公司,重组预期强烈。
3、我们预测公司未来三年的EPS分别为0.39元、0.92元、2.03元,对应的目标价分别为19.5元、27.6元、40.6元,考虑到目前公司股价为17.40元,结合未来的高成长性和重组预期,首次给予公司"推荐"投资评级。
广船国际:南沙新区建设可能带来搬迁土地升值收益
广船国际 600685
研究机构:中信建投证券 分析师:高晓春 撰写日期:2013-04-02
事件
公司发布2012年年报。
简评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201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24亿元,同比下降22.57%;实现净利润1032.75万元,下降98.01%;每股收益0.02元;利润分配预案10派1.2元。公司业绩符合市场预期,净利润增速大幅低于收入增速主要是由于毛利率大幅下降4.11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提高2.28个百分点和大幅计提减值损失4.15亿元等因素。
完工交付量创历史新高
去年,公司实现开工15艘、下水19艘、完工交付22艘,完工交付船舶吨位89.99万载重吨、同比微增16.67%,创历史新高。去年公司全年承接新船订单18艘,折合103.6万载重吨、同比大幅增长117.05%,承接合同金额56.29亿元;去年年底公司手持订单37艘、183万载重吨,和2011年底相比增加10万载重吨。按照公司的经营计划,预计今年开工15艘、下水12艘、完工9艘(38.62万综合吨)。
造船毛利率继续下降
公司净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主要是毛利率下降、期间费用上升和大额计提减值损失。去年,公司造船业务实现收入52.68亿元、同比下降28.09%,毛利率6.14%、同比下降4.19个百分点,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船价下跌、人民币升值、造船成本上升等原因。去年财务费用-1.01亿元、比2011年大幅增加1.37亿元,这主要是人民币升值放缓带来汇兑收益减少,去年期间费用率4.57%、同比提高2.28个百分点。同时,公司一如既往地计提存货减值损失4.15亿元,期末建造合同跌价准备余额4.19亿元。
南沙新区规划建设,可能面临搬迁
3月28日举行的"新广州新商机"2013年重大项目投资推介会上,南沙新区明珠湾核心起步区即将开始建设;未来15年,南沙新区的总投资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公司原有生产基地属于南沙新区规划范畴,未来中山有可能成为公司主要造船基地。
盈利预测与估值
按照公司的交船计划和手持订单状况,我们预计今年完工交付量开始下降;预计2013~2015年实现EPS0.09、0.13和0.20元,考虑到可能的搬迁收益,维持16元目标价和"增持"评级。
舜天船舶:充足订单有助应对行业不景气
舜天船舶 002608
研究机构:爱建证券 分析师:张欣 撰写日期:2011-08-30
江苏省省属最大的国有造船企业 公司致力于远洋支线机动船舶建造业务和非机动船舶建造业务。公司集装箱船产品从700TEU 船型扩展到900TEU、1,000TEU、1,350TEU 等多种船型;多用途船产品从5,650DWT 船型,扩展到12,000DWT、25,000DWT 等船型;2010年推出82,000DWT 新型散货船产品;进入海洋工程装备领域,2009年交付两艘海洋工程辅助平台;
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江苏省国资委 舜天集团直接或间接控制公司70%的股份,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国信集团持有舜天集团100%的股权,是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国信集团是江苏省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所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江苏省国资委;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船舶工业滞后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今年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4.4%;而新承接船舶订单同比下降9.2%;截至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同比下降1.4%,比2010年底下降7.2%。中船协预计,下半年国际船舶市场活跃程度可能低于上半年。由于造船完工量已连续6个月超过同期新接订单量,企业手持船舶订单量继续下落,将使部分企业2013年后陷入开工不足的困境。当前,新船价格处于低位,而人民币升值,船东融资难问题加剧,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造船新标准和规范的实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船成本大幅增大。
2013年前公司订单充裕 公司机动船手持订单为34艘,总吨位为93万载重吨,合同总金额约为54亿元;非机动船手持订单42艘,总吨位为6万吨,合同总金额约为6亿元。公司手持机动船订单主要以传统的散货船和集装箱船为主,在手海工订单的附加值一般,大体上订单的交船期在2011年至2013年之间。公司非机动船建造周期为4~6月,机动船建造周期为14~18月,预计2011年和2012年公司将分别完工15万载重吨和28万载重吨左右(按集装箱船口径);充裕的在手订单有助于公司应对又一个行业低潮期;
扩大产能,提升生产能力 公司募集资金拟投资项目为船体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船台改造项目和造船设施综合改造项目,将于2012年初建成投产。项目将提升公司生产效率和扩大船型承接范围,公司集装箱船产品范围将拓展至3,000箱,散货船或特种多用途船产品范围将拓展至7万吨左右。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公司年产能将自目前的9万载重吨扩大到33万载重吨左右。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11年至13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71元、1.94元和2.11元,分别对应21.3倍、18.8倍和17.3倍PE;参照广船国际的15.2倍的估值水平,我们认为短期公司估值并不便宜,而且考虑到近期行业接新单情况较为不理想,公司所处造船业细分市场产能过剩;另外,2012年宏观经济面也较预计的更不乐观,我们认为造船行业复苏进度也会慢于预期,综合来看,现阶段我们给予公司"中性"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对于行业需求的恢复带来影响;新增订单数量低于市场的预期;汇率大幅波动带来的风险。
潍柴重机:"海洋维权、气化内河"双轮驱动业务启动在即
潍柴重机 000880
研究机构:安信证券 分析师:王书伟,张仲杰 撰写日期:2013-05-20
公司大功率中速机助力集团发动机实现"5810"的发展规划。潍柴集团提出发动机业务实现"5810"的发展规划,即2012年收入规模突破500亿元,2015年突破800亿,2020年达到1,000亿。目前,集团发动机业务来自潍柴动力(占90%以上)及潍柴重机。而潍柴动力在国内重卡市场占有率达35-40%,未来实现跨越式增长的可能性较低。重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MAN公司产品,成功研发燃气船用发动机和发电机组,产品系列进一步拓展,公司船用中速机有望助推集团发动机业务实现跨越式增长。
"海洋维权"、"气化内河"双动力驱动2014年业务迎来拐点。未来1-2年,公司主要受益于渔船装备升级、海洋执法船建造加速;我们测算,渔船装备升级拉动年均市场规模约35亿元;同时,2015年前中国海洋局规划新建36艘大型巡逻船,公务船建造加速拉动大功率中速机需求的快速增长。
中长期角度看,主要受益于国家"气化内河、绿色航运"战略开启,我们测算,内河船舶LNG发动机每年的市场规模49.5亿元。
管理层完成换届,新团队引领发展新战略。2012年8月高级管理团队进行了重新调整,马玉先被任命为CEO兼总经理,马总原为集团下属西港新能源发动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在任期间,西港新能源气体机业务销售收入实现倍增。马总的到来预计将为公司业务带来新的发展战略。顾文海为执行总经理,顾总原为杭州中高的总经理、总裁助理,成功吸引竞争对手的高管说明公司良好的业务平台和发展前景。
大功率中速机量产替代进口,公司主动调整销售政策,发力细分市场。经过两年多的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探索之路,公司大功率中速柴油机项目产供销体系已经初步理顺。预计2013年将逐步实现量产,目前公司大机在手订单1.5亿元,完全能够满足排产。随着批量生产能力的不断释放,大机项目有望逐步扭转战略亏损。同时,2013年公司主动调整销售政策,在区域代理打包销售的基础上,灵活调整销售策略,极大提升代理商的积极性。
调高评级至增持-A,6个月目标价10.60元。我们预计公司2013年-2015年收入增速12.1%、23.6%、14.8%,净利润增速23.8%、60.9%、48.8%,未来3年净利润复合增速43.6%;对应EPS0.33元、0.53元、0.79元。调高评级至"增持-A",6个月目标价10.60元,对应2014年20倍动态PE。
风险提示。1.大功率中速机项目量产低于预期;2.LNG船用发动机相关政策性风险。3.铸锻件项目转固导致折旧增加的风险。
广汇能源公司年报点评:能源板块保持增长,期待天然气业务发展
广汇能源 600256
研究机构:第一创业证券 分析师:景殿英 撰写日期:2013-04-22
非能源产业的彻底剥离致总收入减少,能源板块保持增长。
剔除2011年房地产销售营业收入22.29亿元后,2012年公司能源板块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46.71%,净利润较上年增长115.44%。主要原因是公司能源产业产销量增加:全年完成煤炭产量844.5万吨,实现煤炭销售量689.68万吨,销量同比上年增长103.07%,实现经营收入13.74亿元,净利润3.448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09.55%。全年完成天然气销量3.14亿方,实现经营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25.82%,净利润3.69亿元,同比增长50%。
重点布局天然气市场业务。在全国大力开拓天然气市场,2012年新建LNG、L-CNG加气站45座,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公司加注站总量已达103座,新推广LNG车辆1800辆,建站范围已覆盖西北各省区及内地部分省区。
2013年也是天然气业务力求跨越式发展。吉木乃工厂将在哈国输入天然气的基础上正式生产,利用1-2个月时间完成试车调试,尽快提高LNG生产产能;哈密煤化工工厂已经全面投产,江苏启东项目进展顺利;2013年计划新建LNG、LCNG加注站126个。
公司同时发布一季报,一季报业绩增速明显。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150.26%;营业收入为15.0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86.83%;基本每股收益为0.15元。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公司成功转型成为能源公司,未来煤炭、煤化工和天然气项目将支持公司业绩快速增长。预计2013-2015年EPS分别为0.70元、1.20元和1.69元,按照最新股价19.60元,对应的PE分别为28倍、16倍和12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更多审计风险事件内容请关注鼎信诺风险控制与内部审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