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化资产管理服务成为金融信托业务的新趋势
在“泛资管时代”背景下,要想在“金融市场化”面前抢占商业先机,除了比拼速度,更须不断创新。信托投融资业务在快速变化的金融行业中亦面临着不断转型的压力,而这种“转型”或将围绕机构客户展开,如何通过做出更专业化、差异化的服务来拓展新的资产管理业务将是其工作的重点。有鉴于此,以客户为导向,深入了解和分析客户需求,并通过灵活运用复合型的金融工具为诸如银行、保险公司、企业年金基金、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大型上市公司、大中型国有企业以及实业类民营企业等机构提供定制化的资产管理服务,将成为金融信托业务发展的新趋势。本期《信托周刊》共刊载了11篇文章,内容涉及基础设施信托、地方政府融资、有限合伙基金、应收账款融资、房地产融资、产业金融创新等领域。
在“基础设施信托研究”栏目中,第113期《信托周刊》精选了2篇文章,《信托在BT项目中的运用》一文介绍了BT模式的政策依据以及BT项目的运行模式,并对“与投资建设方合作”和“与项目业主合作”两种信托公司参与BT项目的方式做了较为详细说明,指出信托资金参与BT项目时在产品的“回购安排”设计上应增加信托受益权的流动性,在“担保措施”方面可采用保函、抵质押、第三方保证等多重方式,在“财务监管”上应勤勉尽职、妥善保管印鉴、防止资金挪作他用。文章最后还对信托计划资金参与BT项目建设主要面临的“项目能否如期建成并交工验收合格”、“保障条件能否落实”、“项目管理”等风险做了说明,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市政与基础设施项目集合信托融资的几点操作建议》一文就信托公司参与政信合作类项目中应关注的要点做了说明,建议在合作时,应选择“退出类”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作为交易对手,并应是符合“全覆盖”、“定性一致”、“三方签字”、“四方备案”等原则的企业法人;在担保方式的选择上应考虑“完成‘招拍挂’流程、已经商业化的土地使用权抵押”、“无权利限制或权属瑕疵的房产抵押”、“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非上市优质金融机构股权/股份质押”等主担保条件;在还款现金流考察方面须充分考虑到退出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业务范围及经营特点,在测算交易对手还款能力时,主要还款保障应当是交易对手的自有现金流。文章最后还对新增平台贷款的准入条件做了详细的阐述。
在“地方政府融资研究”栏目中,第113期《信托周刊》刊载了4篇文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压力测试原理与实证分析》一文介绍了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的工作原理及其测试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设定压力情景、建立传导机制、测试计算、压力结果报告分析等步骤。文中通过案例模拟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的全过程,并针对该案例提出了控制融资平台贷款质量的相关建议。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经营管理实务思考》一文指出,商业银行在2013年应主要从“检查、清理平台贷款在建项目的工程进度和投资进度,梳理项目融资方案,做好后续资金衔接”、“积极跟进有利于促进原有平台贷款项目提升品质或降低信贷风险的配套建设项目、关联投资项目”、“积极主动与地方政府和部门衔接,避免因换届或人员调整影响还款的连续性”、“盯紧第一还款来源,重视第二还款来源,督促落实贷款条件”、“设立专业团队,为平台贷款经营提供管理咨询、业务指导、风险处置通道”等方面着力,让平台贷款业务得以稳健经营和良好发展。
《农业发展银行视角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现状及建议》一文介绍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产生及农发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情况,指出融资平台贷款发挥了“促进经济发展、发展地方投融资机制、促进农发行自身发展”等积极作用,但其也存在“融资平台偿债渠道比较单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贷款的集中度高、不利于风险分散”等问题,作者建议在管理融资平台贷款时,应选择资质优良的客户以及现金流能覆盖本息、具有拉动区域经济效益的优质项目;对于大额项目融资,建议采取银团贷款方式运作;在担保方面需得到地方政府支持;在融资方式上积极创新,发挥直接融资成本低、期限长等优势。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筹资风险的内因和外因及其防范措施》一文从“负债规模、负债资金成本率、负债期限结构”等方面对融资平台筹资风险的内因做了分析,并从“经营风险、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流动性、金融市场环境”等方面对其筹资风险的外因做了说明,提出“充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实力”、“合理定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职能及投融资领域”、“建立长效偿债机制”、“健全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体制”等对策建议。
在“有限合伙基金研究”栏目中,第113期《信托周刊》精选了2篇文章,《公司制与有限合伙制创投基金的所得税差异实务分析》一文通过案例对“公司制创投企业”与“有限合伙制创投企业”的所得税差异进行了分析,指出不能单从表面看待公司制和有限合伙制创投的税负谁高谁低,需要具体分析投资金额、将来拟取得的股息、红利收入、未来股权转让时的溢价倍数以及能否享受国家对创投企业的优惠政策等多方面来分析考量。
《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个人所得税政策研究》一文介绍了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个人所得税政策现状,指出我国现行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个人所得税政策主要存在“在投资收益环节上,对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取得的所得性质确认不明确”、“在退出环节上,合伙人权益处理适用规定不明确”、“合伙人实际税负偏高”、“缺乏税收扶持政策”等问题,作者提出:应把握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运营实际,明确不同环节个人所得税现有政策;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出台相关税收扶持政策;推进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适时调整有限合伙股权投资基金的有效税率等对策建议。
在“应收账款融资研究”栏目中,第113期《信托周刊》刊载了《天津市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一文,文中指出天津市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呈现出“用户数量快速发展、覆盖范围广、用于融资的应收账款种类丰富、应收账款融资人以中小企业为主、融资额大型企业占比高”等特点,“应收账款融资发展空间大、金融机构推动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动力不足、缺乏专门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操作指引、多数金融机构尚未将在登记公示系统办理查询和登记纳入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操作流程、金融机构缺乏评估应收账款价值和风险的专业人才”等是该业务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作者提出应大力推动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发展;规范金融机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流程;推广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以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等对策建议。
在“房地产融资研究”栏目中,本期《信托周刊》刊载了《银行防范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的实务思考》一文,文中指出房地产开发贷款具有资金额度大、使用周期长、抵押物价值不稳定等特点,“开发贷款难以按期回收”、“土地、在建工程等抵质押物的处置成本高”等是当前房地产开发贷款的主要风险,作者提出:银行应做好尽职调查、审慎经营;选择安全、有效的抵押品,保障其第二还款来源的安全可靠;对相关要件进行审核,对资金用途进行跟踪管理;完善政策配套,实行房地产开发贷款证券化等建议。
在“产业金融创新研究”栏目中,本期《信托周刊》刊载了《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路径、参考模式以及资本运作方式》一文,文中结合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总结出产融结合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产业资本进入金融企业”、“金融企业参股或控股工商企业”两种路径,其资本运作方式主要有“普通参股”、“关联企业联合控股”、“金融机构与工商企业交叉持股”三种,鉴于我国产融结合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且行政力量的干预仍然较大,相关监管制度尚不健全等现状,作者提出:我国实施产融结合的战略目标应定位在“提高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延伸企业的价值链”方面,并应采用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双向渗透的产融结合路径;在产业资本方面,要把大型工商企业集团作为产融结合中产业资本的主体推动力量等发展框架设计思路。
机构来源:中国信托法律网
来源:金融界网站
更多审计风险事件内容请关注鼎信诺风险控制与内部审计软件……